數位選戰風向球,可從台北市看端倪
柯文哲的社群團隊一直都是擅打網路戰的佼佼者,在社群平台Facebook、LINE、Instagram甚至是YouTube頻道都穩居霸主地位,粉絲數量、訂閱數、按讚數傲視所有候選人。也因為柯文哲在2014年台北市長的選舉勝利,讓許多人開始將網路聲量與實際選情視為正相關。(延伸閱讀:柯P背後的「隱藏版高手」!市長專屬小編公開網路戰策略,真的很高明…)
今年情況又更特別,民進黨推出自己的候選人,將選戰的層次拉回藍、綠對決加上柯文哲所代表的世代抗爭,局勢更加複雜。搶在選舉落幕前,台北市長候選人的社群規畫以及在網路上傳遞政策的操作,將是本次特企的主題,也是提前一窺台灣未來選舉轉變的開始。
將目光聚焦於台北市長選舉,不單是因為柯文哲的緣故,而是因為大多數的變革都從台北市先開始,不管是媒體焦點、訊息的傳遞速度、靈活性與彈性等。正如研究選舉實務的數據新創公司思為策略創辦人謝一平所說:「台灣政治要透過選舉發生改變,會先從台北市先開始。」
現在三大陣營各有各的煩惱,聲量高的柯文哲擔心網路聲量是否只是「空氣票」;丁守中則代表了國民黨在高層級選戰嘗試擁抱轉變的過程;姚文智仍在尋找民進黨過去選舉總能掌握的「新感性」、「新美學」敲門磚。
歷史總由贏家所撰寫,選戰亦然。在選前探討候選人的社群策略,對於選後的復盤檢討來說更有脈絡,但同時必定加倍殘酷,因為話說的越滿的人,越有可能是摔傷最嚴重的那一個。一切社群操作的效果,都將在11月24日揭曉。
文/陳君毅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有做不一定贏,沒做幾乎一定輸!誰是這場選舉社群戰贏家?)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