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是單車大國,為何大家騎車都不戴安全帽?「背後原因」超先進、看了實在羨慕!

2018-11-09 14:37

? 人氣

為何身為單車大國的荷蘭,人民騎車卻都不戴安全帽?這不是政府沒宣傳好,不用戴頭盔的秘密,在於荷蘭先進的的單車友善文化。(圖/*CUP提供)

為何身為單車大國的荷蘭,人民騎車卻都不戴安全帽?這不是政府沒宣傳好,不用戴頭盔的秘密,在於荷蘭先進的的單車友善文化。(圖/*CUP提供)

騎單車前戴頭盔,是很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吧?但荷蘭貴為單車大國,國民日常多以單車代步,竟只有不足 0.5% 的人配戴頭盔,但這絕非缺乏教育所致。不用戴頭盔的秘密,在於荷蘭的單車友善文化,由貫通全國的單車走廊配套、到約定俗成的駕駛習慣,同樣使單車成為安全的代步工具,市民不用獨力承擔安全責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加拿大夫婦 Chris 與 Melissa Bruntlett 居住溫哥華,在 2010 年起賣掉汽車,一家四口以單車代步生活。有感於很少人談論單車代步生活,於是開辦推廣網站 Modacity,近年開始對荷蘭單車文化進行考察,既實地參觀當地單車基建,又訪問地方領袖,成果結集成新書 Building the Cycling City: The Dutch Blueprint for Urban Vitality。

城市規劃的民主抗爭

Chris 與 Melissa 接受美國作家 David Roberts 訪問指出,荷蘭得以成為單車友善國家,其實經過漫長的抗爭。以大城市鹿特丹(Rotterdam)為例,經過二次大戰戰火摧殘,整座中世紀古城被夷為平地,戰後重建奉行現代主義原則,規劃以汽車優先,市民集中居住市郊,每日駕車往來市中心工作。

荷蘭單車專用路面通常塗上紅色,以資識別。(圖/*CUP提供)
荷蘭單車專用路面通常塗上紅色,以資識別。(圖/*CUP提供)

然而,鹿特丹市民開始意識到,這種城市空間安排並非自己所想,街道不再適合步行或騎單車,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不太方便,交通意外死亡率高企。同類問題亦出現在荷蘭其他城市,到了 1970 年代,主流聲音開始反對繼續以汽車主導的城市規劃。每個城市的抗爭成果各有不同,鹿特丹算是比較成功的案例,改劃了部分空間作其他交通用途。

這意味著,假若當初居民欠缺集體抗爭的意志、政治家及規劃師缺乏前瞻遠見,荷蘭都不可能成為今日的單車大國。

暢通無阻的單車高速公路

如今荷蘭的單車基建十分完備,道路設計有一套既定準則。在城市當中,行車道路的車速超過指定上限,道路便需要劃出單車專用徑,以混凝土、草地、植物或防撞柱保護,路面塗上可資識別的紅色;汽車與單車共用的路面,車流量通常有限,路面亦有減速丘、隆起的行人斑馬線等,令駕駛者明顯意識到,這段是屬於行人和單車的路段,因此會格外留神。

格羅寧根(Groningen)是荷蘭單車使用率最高城市之一,當地最近則試行新交通規則,個別十字路口除了普通紅綠燈以外,還額外增設「單車專用」訊號燈,汽車必須停車等候,措施令道路使用更加平等。

市郊的單車專用迴旋處,避免與汽車爭路的意外。(圖/*CUP提供)
市郊的單車專用迴旋處,避免與汽車爭路的意外。(圖/*CUP提供)

荷蘭在數十年間還鋪設了單車走廊,至今已經貫通全國各地,你可以利用單車前往任何城市,甚至遊遍整個荷蘭。譬如 RijnWaalpad 就是單車高速公路之一,連接阿納姆(Arnhem)與尼美根(Nijmegen),全長 14 至 15 公里,沿途沒有任何交通燈或障礙物,可以足不履地抵達目的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