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呈專欄:日本底蘊 韓國風韻

2018-11-18 10:40

? 人氣

清裝搶不過北京,唐裝強不過新加坡,農婦裝扮比不過越南女裝奧黛和白色斗笠,「有什麼服裝可以代表台灣?」(王學呈提供)

清裝搶不過北京,唐裝強不過新加坡,農婦裝扮比不過越南女裝奧黛和白色斗笠,「有什麼服裝可以代表台灣?」(王學呈提供)

韓國首爾的昌德宮,一群日本高中女生穿上傳統韓服,穿梭在宮牆之間,拿著手機自拍。在日本京都的清水寺,常常有外國少女扮成藝伎,在路上閒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她們的穿戴不太正統,舉止很隨意,有時近乎好笑,大家都知道她們是假的藝伎。但假的又如何?反正就是觀光,好玩開心就好。韓國的大長今以及日本的藝伎,成為外國觀光客的扮裝(cosplay),透過傳統服裝和角色扮演融入當地,形成非常深刻的旅遊印記。

我一直思考,有什麼服裝可以代表台灣?清裝搶不過北京,唐裝強不過新加坡,農婦裝扮比不過越南女裝奧黛和白色斗笠。曾經有日本朋友來台灣觀光,問我有什麼扮裝可以代表台灣?我一時之間答不出來,很想租一套憲兵制服,帶他去忠烈祠踢正步。

扮裝只是表層,文化才是根源。去過日本的人通常會上癮,一去再去,因為日本很有底蘊,街頭巷尾,舉手投足,充滿氛圍,尤其是日本人對於季節推移和日常細節的感受,這種生活美學稱為「物哀」,惜物和惜時之情。

韓國的富庶和底蘊不如日本,但韓國過去二十年利用流行音樂和韓劇,塑造韓國專屬的風韻。走在首爾街頭,可以感受到真實而有趣的節奏,韓式妝法和韓版西裝比日式更銳利、更前衛。

比起韓國和日本,台灣的命運更多變。荷蘭人、明鄭、清朝和日本人都在這裡留下足跡,造成影響。台灣的古蹟有荷式、英式、閩式和日式;台灣的語言、美食和人口多元。直而言之,台灣就是混搭,多元而友善就是台灣的特色。

這樣的混搭很難用一種服裝或一種標示去包裝。台灣是複選題,不是單選題。台灣從來就在開放多元的環境中,以包容的心胸去嘗試每一種可能,就像沾滿花生粉和香菜的豬血糕或灑梅子粉的鹽酥雞,口味多層,真誠又有力。

*作者為《新新聞》社長。本文原刋《新新聞》1654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學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