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北市內湖科學園區上班。這裡的年輕人很多,從一樓上到二樓,或者從二樓下到一樓,坐電梯不走樓梯,進了電梯,眼睛還在看手機。走在路上,也在滑手機,常常必須讓路給他們。
有一次,我忍不住問一位從二樓按電梯到一樓的年輕男生:「請問從二樓下到一樓,為什麼要坐電梯?」他的視線離開手機,轉頭看我一眼,冷冷地說:「大家都這樣啊!」
現在智慧型手機的功率等於一台小型麥金塔(Mac)電腦,演算速度和儲存空間比五十年前的大型電腦還高。手持裝置和高速上網讓我們變成「左腦高手」,長於計算和複製,但右腦的功能被疏離了,從此我們怯於思考、沒有感情。我們把自己變成電腦了,有了速度,失去溫度。
很多科技宅男都面臨共同的困擾。他們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上百個女生的聯絡方式,變成臉友,在線上哈拉幾句,但就是沒有半個女生要出來跟他見面約會。一百個妹和零之間的問題,不是數學,是哲學;電腦和網路的強項是「規格」,但是生活和把妹要的是「風格」,如同洲子街上的欒樹開花,每一棵欒樹的風情和色調都不同。
電腦可以駕駛汽車和導引飛彈,但是電腦不會騎腳踏車;電腦可以做出周杰倫風格的歌曲,但是電腦不會用鉛筆畫五線譜。汽車自駕和飛彈導引是專業、是工作,但是生活非常真實,如同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所說:「生活就是做自己,為自己的個性注入風格,做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獨一無二的自己,重點在於核心價值,不要隨波逐流。手機族捨不得爬樓梯,不會跟別人面對面;很會打字,卻不敢接電話。但下線之後,所有人都要面對實體世界,扎下每一個生活印記。網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但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說:「上廁所你總要自己來吧?」
*作者為《新新聞》社長。本文原刋《新新聞》1649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