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過北歐模式——高稅高福利,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生活水準、人均收入、性別平權等等。世界各地的左派人士都很喜歡拿北歐當例子,說只要移植了他們的制度,向富人課重稅、讓教育免費,就可以天下太平。事情真的有這麼美好嗎?讓我們來看一些常被忽略的真相。
真相一:北歐的成功要歸功於自由市場
瑞典社會評論家尼梅.塞南戴吉(Nima Sanandaji)的研究顯示北歐的社會福利是經濟發展成功之後的結果,而不是成功的原因。事實上北歐的成功是因為他們有右派的自由市場,加上北歐人的文化習性使然。北歐自古以來是自耕農為主的農業國家,社會互信很高,單一民族的特性也凝聚了很高的向心力,北歐嚴酷的環境更養成北歐人堅毅的性格。這些特質讓19世紀末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市場進入北歐後能夠達成快速的經濟成長。在經濟成長之後,才發展出社會福利。北歐從19世紀末到1960年代,市場都非常開放,而這也是北歐國家的經濟最好的時代。著名的北歐品牌如宜家、沃爾沃、H&M、愛立信、諾基亞,都是在19世紀末創立的。
然而在1970-1990年代北歐國家經濟政策開始過度左傾後卻造成了問題。例如當時在瑞典執政的社會民主黨推行「工會持有的公司」和「工會持有公司股份」這種偏向共產主義的政策(這和最近臺灣有些人主張公司賺的錢要有一定比例分給員工是類似的),這個政策爛到連社民黨自己都在推行政策前就知道一定會失敗,但基於一些政治因素還是硬推了,結果也不出所料以失敗收場。除了工會持有公司,他們還把稅率拉高到誇張的程度,甚至在計入通貨膨脹之後稅率超過100%,也就是說賺了100元卻可能要繳150元的稅,賺越多賠越多。這些政策造成經濟發展停滯、國家收入排名暴跌,現在瑞典營收最高的前38間民營公司中,私營的部份只有2家是在1970年之後才成立的。
2000年之後北歐國家重新轉回開放自由市場,經濟表現才開始好轉。2015年公布的經濟自由指數,丹麥排名11,芬蘭19,瑞典23,挪威27,都是落在70-80分的區間(大部份自由)。同一區間的還有美國12、英國13、臺灣14、日本20、南韓29,可見北歐國家絕對不是有些左派人士心目中的管制經濟。
真相二:北歐開源節流的方式不一定適用其他國家
要推福利要先有錢。很多北歐國家都有非常賺錢的國營事業當作財源。例如芬蘭的林業和挪威的石油業都是出口貿易的主力,為國家提供了穩定的收入。挪威的股市有約37%的股份是政府持有。雖然有許多國營企業,但是政府對它們的干預不深,所以這些國營事業仍然可以在自由市場上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