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釋,之所以選擇則胚胎基因編輯來抵御愛滋病,是為讓那些感染愛滋病毒的夫婦有機會生一個能免於感染愛滋病的孩子。「我相信這會幫助到那些家庭和他們的孩子。」他說如果引發了意外的副作用或傷害,「我會像他們一樣痛苦,這完全是我自己的責任。」他表示對雙胞胎姐妹准備了長達18年的隨訪計劃。
26日,賀建奎的團隊在網上發布了幾段視頻,其中賀建奎在實驗室的背景下用英文介紹了自己為何以及如何進行有關研究。他還對美聯社表示,該項目的後續懷孕嘗試計劃將暫時擱置,直到該項目的安全性分析完成,並讓行業專家進行權衡後再做出決定。
「闖禁區」的中國科學家
在國際上對基因編輯技術的法律和倫理限制讓大多數研究者持謹慎態度的同時,中國科學家在這一領域則是步步向前。2016年4月,廣州醫科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發表一項研究,稱嘗試對人類胚胎的基因進行編輯,其目的是使胚胎具備先天的針對艾滋病的免疫能力。當時這一「成果」也引發了學界的倫理質疑。對此德國之聲曾有報道。美國《自然》雜誌指出,這是全球第二例有關人體胚胎細胞基因編輯的研究。
而全球首例人體胚胎細胞基因編輯研究,是2015年4月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完成的。同年12月,國際人類基因編輯大會在美國華盛頓召開。該會議由中國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召集,與會各方明確允許科研目的的人類胚胎編輯研究,但禁止臨床應用。同時,大會還達成一個共識,認為當前利用CRISPR技術對人類胚胎細胞基因進行修改,是「不負責任」的舉動。不過該共識並不具備法律效力。
11月27到29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在香港舉辦,會議由香港科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學會、美國國家科學院聯合舉辦。按照日程計劃,賀建奎還將在會議現場展示他領導的項目組在小鼠、猴和人類胚胎的實驗數據。賀建奎還計劃展示此次基因手術嬰兒臍帶血的檢測結果,證明基因手術成功,並未發現脫靶現象。
文/葉宣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德國之聲(原標題:基因編輯嬰兒「橫空出世」 學界輿論措手不及)
責任編輯/陳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