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聽得進去也聽得懂「不行」嗎?
「不」這個字風評很糟。有些專家會告訴你,那會限制孩子的自我表達和創造力,
那是不好的字眼,甚至沒有效果。有時你當然非用「不」不可。「不」是強有力的工具,美國爸媽早該重新使用。它最好搭配簡單扼要的解釋,例如:「你不可以打你弟弟,因為那會害他受傷。」如我們在第二章〈國王的演說〉探究「溝通」時所討論。
但,不要永無休止地跟孩子講規矩。我只解釋一次,頂多兩次。在那之後,如果行為持續,我只會說一句簡單但堅決的「不行」,就帶他們離開。
你的孩子進入現實世界後會一再聽到「不行」;教孩子把它聽進去是父母的職責。
超級英國保母艾瑪教你這麼做:下面是讓「不」有效的三個建議
一、不要過度使用,因為孩子如果聽到太多次,就會充耳不聞。
二、簡短地解釋你為什麼說不。例如,如果他們伸手摸烤箱,可以說:「不可以。烤箱很燙。你會受傷。」
三、確定你的肢體語言和語氣傳達你的話要表達的意思。來到他們的高度、抓起他們的手臂(不要粗暴)、看著他們的眼睛、有自信地說話。
你的孩子清楚他會有什麼後果嗎?
我們在第二章討論過,孩子要充分了解自己被期望的行為,而與之同樣重要的是,他們該了解不聽話會有什麼確切的後果。我常拜訪沒抓到這個重點的家庭。如果有孩子不肯聽話收拾黏土,爸媽可能會說:「我請你收拾黏土然後進來。我數到三。一!二!」但孩子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置之不理。我們必須告訴孩子會發生什麼事。「我請你收拾黏土然後進來。我數到三,如果你沒收拾,我會把黏土拿走,你今天都不能玩。」講清楚,說明白。我覺得爸媽之所以常常沒加後面的部分,是因為,嗯,有時候很難想出該讓他嘗到什麼後果!在公共場合或注意力不集中時更是如此。
超級英國保母艾瑪教你這麼做:一定要讓後果與當下發生的行為連在一起。舉些例子:
孩子參加慶生會前在家不守規矩:「如果你不馬上停止這種行為,就不能去慶生會。你就得待在家裡,什麼都不能做。」
孩子在跟玩伴嬉戲時不守規矩:「我們在跟大家一起玩,請你保持禮貌,守規矩。如果做不到,我們就回家。這是最後一次警告。再一次我們就回家。」
孩子亂丟書:「你再丟書,就沒有那本書了。」
孩子在用餐時亂丟食物:「你再亂丟食物,我會把它拿走,而且不會給你別的東西吃。」後果要立即且直接。
不管你怎麼做,切莫做出空洞的威脅。我常聽到爸媽說:「你再亂發脾氣,我就不理你囉。」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爸媽不會不理他,而從孩子的表情,我簡直可以聽到他們說:「喔,好啊!」空洞的威脅徒然降低你和你的話語的重要性。我當然不會建議你不理他,而是要你說你做得到的事情,你準備好貫徹到底的事情。
也有一些後果該排除在外。你不會想延後就寢時間、保留你的愛、扣住他們心愛的毯子或妨礙上學等已知事實。另外,聽起來明顯不妥,但很多爸媽一火大就會脫口而出:「如果你不配合,馬上把睡衣穿起來,我就拿走你最愛的……」或「……今天晚上就不跟你抱抱。」反之,可以說:「如果你不快點穿上你的睡衣,我們就只能讀一本書,而不是兩本書囉。」你不是在威脅他們,而是提供選擇。
有些家長也這麼說:
過去我也曾提出過自己難以說到做到的後果,但現在,在跟我兒子解釋後果之前,我會先想想自己能否言出必行,確定自己完全做得到。花一點時間做這件事,我在跟他們解釋時就有自信多了。之前當我說「如果你再繼續這樣,今天晚上就不給你看電視了」的時候,他很可能感覺得出我聲音裡的不確定。(跟我一樣知道我得讓他看電視,才能準備晚餐上桌!)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平安叢書出版《超級英國保母的育兒秘密指南:3天就能改變孩子的行為!4天就能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