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地運用電影過場,將美國飛行員受訓駕駛U2機的過程、與唐納文積極為俄國間諜爭取人權的兩線交替敘述,更恢弘地展現美國菁英各自在自己崗位上捍衛國家的作為:一個憑智慧捍衛國家司法體系、一個憑身體開飛機捍衛國家軍武,乍看之下律師討人厭而飛行官受盡愛戴,但他們為國家所做的努力何嘗沒有不同?都是同一件事!(one! one! one!)
讀小說的過癮
電影除了捨棄了原著諸多精采法庭戲、亦失去原著中詳細解釋人物關係與國際情勢等複雜敘述的橋段。電影與書各自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在描述蘇聯間諜艾伯爾一角。電影中,被告艾伯爾是個幾乎不講話的人,幾乎是用眼神和堅毅不語的態度就架構起這個蘇聯間諜。即便片中台詞少但還是講了三句相同的台詞,那就是當唐納文律師問他「你不擔心嗎?」的時候,他總只回答一句話:「擔心的話,對事情會有幫助嗎?」
然在書中,唐納文不但花費篇幅常強調被告人格之高尚(並指稱指證被告的證人都是不入流的爛人),與艾伯爾間更是常有通信之情事,可更加詳見律師與被告私下的奇妙情誼事蹟,一股若非美俄兩國為敵、兩人便能成摯友的惺惺相惜之情已不言而喻。
不論是把歷史事件寫成書、還是拍成電影,書和電影講的都是「憲法保障人權、菁英捍衛國本」這一事。原著重新檢視了兩國一來一往的斡旋過程,有如在凝視歷史的這座間諜橋上艱險地跳著恰恰,更加明確指出美國之所以在事件中能取得主導權,就是贏在他們比共產集權的蘇聯更重視律法與人權的關係。若一個國家的所有掌權者都能學會充分尊重芸芸眾生中所有單一個體的人權,那世間又怎會有戰爭、怎會需要用盡心機去做各種政治斡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