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字可以簡單說明簡化字對漢字體系的破壞,那個字就是獲,獲得的獲。底下是獲字從甲骨文、金文、楚簡到東漢說文解字的字形演變:
最早的「獲」字並沒有那麼多零件,沒有犬字邊(犭),也沒有草字頭(艹),只有右邊的「隻」。在甲骨文畫的是一隻手抓著一隻鳥(圖上最左),商朝時這個字意義並不是一隻兩隻,而是「獲」,獵有所得。
卜辭中記載著商王出獵,「隻雀」、「隻豕」、「隻鹿」的事情,這裡的隻就是獲,「隻雀」、「隻豕」、「隻鹿」就是「獲雀」、「獲豕」、「獲鹿」,也就是抓到雀鳥,抓到豬,抓到鹿的意思。
到說文解字時代,隻的意義已經變成一隻兩隻的隻,而且專門指的是一隻鳥。原義的獵有所得則另外加上犬邊和草頭造出新的「獲」字。這是漢字早期很典型的本義被奪,另造新字的演變模式。
熟悉傳統中文的人很容易了解這個字的演變脈絡,但對簡化字的學生而言,要了解隻的演變史就麻煩了。因為簡化字的一隻寫成「一只」。隻對他們是生字,更麻煩的是簡字的獲寫成了「获」,裡面的隻變成了一隻狗。隻字如何等於只,然後又會變成完全不相干的获呢?講起來簡直不知道要怎樣才能自圓其說。
*作者為專欄作家(鼓勵老貓陳穎青的甲骨文研究,請給老貓的漢字偵查課一個讚)
一鳥在手勝過一犬在臥。(呂紹煒攝)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今日精選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500
夏珍專欄:北檢「搶救」柯文哲大作戰
再過十天,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羈押將滿兩個月,在這五十天裡,北檢可謂使出渾身解數,要證明威京集團與柯文哲之間確有「金流」問題,遺憾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