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內向孩子好不容易發展的友誼嫩芽又凋零了,隨之而來的失落傷心,往往讓許多家長忍不住跳入情境,急於幫忙修復孩子間的友誼:有些家長會不停解釋誤會、有些則會想辦法互相傳話;兩造雙方都很熟悉的話,家長也有可能直接「出口指點」,用大人的觀點詮釋孩子行為,告訴孩子應該如何互動比較合適,總之,就是希望能有個 happy ending。
孩子間的友誼一向令人霧裡看花:一下吵架,等下又和好;今天氣得要死,明天又手牽手一起上學……,正是因為他們也在每天發生的新鮮事中摸索自己、觀察別人,隨著事件發展而有高低起伏的情緒。孩子願意跟我們分享,但未必需要我們插手其中:幫孩子交朋友、教孩子交朋友,正是種下未來人緣好不起來的遠因之一。
不要擔心孩子難過,當孩子跑來傾訴時,我們的傾聽就是支持。不要害怕孩子失望,當孩子需要力量時,我們挨在一起就會很溫暖。身為父母,沒有義務和責任確保孩子永遠都開心無憂,那些說自己做得到的人,他們的孩子絕對都不是真正的快樂。
難過、失望都是讓孩子沉澱下來思考的催化劑,因為快樂、興奮的時候無法感受更多、更細緻的微妙關係。慢慢交朋友、慢慢懂得自己,才能知道適合跟誰在一起,不是嗎?
作者簡介|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一個外向媽媽,自從有了一個內向小孩,才深深感受自己值得被愛,開始明白自己也能付出無條件的愛。
曾任職於奧美公關、三立電視及美商3M台灣子公司,扮演行銷公關、媒體企劃與企業溝通之角色;喜歡說話,勝於寫字;喜歡冒險,多過安定。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愛,我的內向小孩:若我們為內向孩子擔憂煩惱,那是因為我們不懂如何去愛》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