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美國人將莫言的作品推上諾貝爾文學獎舞臺,也翻譯過黃春明、白先勇、畢飛宇、李昂等人的優秀作品,原先任職軍官的他,熱情投入中文世界的最大契機竟是臺灣美食!這7樣食物雖是我們最熟悉的餐桌風景,卻也間接成就了諾貝爾獎……
蛋炒飯,簡單即美味
我本來不是一個好吃,懂吃的人。從小,除了一些愛吃的甜點外,母親在我面前放什麼,我就吃什麼;她學她母親的態度,有營養,能吃得飽,就夠了,很少講究口味。可是第二次到臺灣,我慢慢的學會了吃,不是非得吃昂貴美食不可,只要做得美味就可以。比方說,小飯館做的蛋炒飯,那麼普通的菜,吃起來真讓我開心透頂了。到現在,我要說有什麼拿手菜,那就是蛋炒飯。
酸酸甜甜、美國人都愛的糖醋里肌
後來在臺北學中文時,因為已經變成一個相當好吃的人,即使中文程度還不好,就開始要求老師教我一些菜名,還記得第一道菜是糖醋里脊,老師教我怎麼說以後,就得意洋洋地去飯館點菜,說得算標準所以沒點錯。糖醋里脊,甜甜酸酸的,是一般美國人都喜歡的中國菜之一,也是我的口味還沒有精緻化以前必備的,當然也是因為中文有限,吃得也就很有限了。那時臺灣/臺北還沒有那麼國際化,通英文的飯館不多,這可以說我努力學中文的動力之一!
魚香茄子沒有魚,螞蟻上樹沒螞蟻
有一次跟中文老師去吃飯,他點了螞蟻上樹,菜名對初學中文的人來說特別有意思,我還真以為是吃螞蟻呢!在美國時聽人說中國人四隻腳的除了桌子椅子以外不吃,什麼都吃,而我海軍求生訓練時都吃過蚯蚓之類的蟲,螞蟻有什麼可怕!菜送來了以後,才知道根本不是螞蟻(我們老外常常被菜名騙了,魚香茄子沒有魚,佛跳牆跟牆一點關係也沒有)。吃了一口,真是太好吃了。螞蟻上樹從此成為我愛點的菜之一。後來不吃肉以後就再也不點了,想起來有點可惜。
許多台灣人不吃,卻讓美國人瘋狂不已的臭豆腐
另外,早在我到臺灣沒多久就愛上的一道小吃是臭豆腐。每天等臭豆腐攤子來,可以說是望穿秋水。剛聽到買臭豆腐的老頭從巷子那一端遠遠走來,一邊拖著沙啞的長聲──臭──豆─豆噢─噢──腐(不知是哪個地方的口音,四聲完全不標準,但我只認聲音不認聲調),我會趕快拿著盤子跑到外頭去買一盤。老頭把炸好的臭豆腐放在盤子裡,再夾一些泡菜,然後加點調料,我總嫌調料不夠,非得自己再加不可。攤子上擺著一小缸一小缸的調料,我每一缸都得舀一勺,現在吃東西口味還是很重,大概是從那時候開始的。老頭就看著我搖頭直笑。買了幾次以後,他乾脆把攤子推到巷子底,讓我方便一些,不用從巷底跑到巷口了。奇怪的是,後來再吃到的,總沒有六○年代時吃的那麼可口,不知是不是我的回憶把它美化了,還是「一代不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