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人最懷念的家鄉味!這燙口的小點心,也是林義雄在監獄對女兒最深的思念

2015-11-20 15:39

? 人氣

誠品敦南店開張後的那年,在書架一角遇見林義雄,靜靜翻書。解嚴才過,脆弱的台灣民主還如指縫飛出蝴蝶。等他走後,我好奇趨前,原來他拿起羅素的《我為什麼不是基督徒》。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羅素是世界公民,一國的歷史苦難沒能束限這樣的知識良知,由於那次的邂遇,卻從此讓我在報上讀到林義雄的公投苦行路,或是太陽花學運期間,林義雄發願到立院外陪學生靜坐,總想起九十幾歲的羅素靜坐的往事。1961年羅素為了反核武,號召萬人衝進英國國務院和海德公園,施行公民不服從的權力,遭到逮捕並拘禁7日。羅素曾說他終生為三種激情所驅使,對愛情和知識的追求,以及不忍人之心。許多年後,翻閱林義雄的家書,在暗香沉落的夜晚,腦海猶存學生攻進行政院的激情畫面,我曾想在林義雄一封封論理的家書裡,尋找一個政治人物的不忍人之心。在台灣反對和本土運動人士堅持的靈魂底處,都有著那樣的一顆心,才能一路這樣走過。

遇見林義雄又過了多日後,和一群記者朋友到他羅東的家作客,餐廳在六樓俯瞰宜蘭風景的窗邊,餐餚中有道宜蘭的名產糕渣,當作點心。林義雄特別提到,這是當地市場買來的,其餘的菜,簡單的白飯、炒菜和貢丸湯,都是自家做的。

吃過糕渣,當然知道得小心燙嘴。但此時那盤小小的糕渣,從市場回來後溫度已冷,不再暗藏玄機。過去我曾在台北永康街的宜蘭食堂吃過此食,一直以為裡頭的餡是雞油凍,同去的女生望著彼此的身材,皆不肯輕易動著。我吃下一口,滾燙的油滋滋化開,果然名不虛傳。我存著這樣的想像多年,後來才知道,糕渣其實是道地的福州菜,內餡混和雞肉和豬肉魚鮮,做成凍後再油炸。此菜的來源,也許出自舊時先民勤儉的天性,把剩菜剩肉再利用,卻不忘記運用油炸,創造一次口舌的高潮。

有則小軼事提到,當年鴉片戰爭後,清廷以戰敗收場,和英國簽訂望廈條約,要清廷開放港口通商。林則徐心有不甘,就曾招待英國公使吃這道糕渣,英國人未明就裡,一口咬下去果然燙嘴,這當然只能算是弱國聊以自娛的報復。那個公使只有自認倒楣,誰讓他不先摸清中國菜的底細,難不成還要以此藉口再發動一次戰爭?但我有沒有理由這樣想,一個政治人物請記者吃糕渣,有沒有曾在心中出現過這樣的想像?

林家的這盤糕渣已冷,鴉片戰爭已結束多年,一口咬下去,我猶感受到的是走過台灣民主運動,一個父親的心意。那種心意,帶著歉意,也不僅從林義雄在景美的監獄為女兒寫家書的日子出發,「女兒啊,當妳長大時,爸爸沒有能陪在妳的身邊,但我要妳知道,我總是掛念著妳的。」每一封家書,都是一個父親希望女兒長成後的模樣,有如糕渣,不管內餡燙嘴或是冷去,它在餐桌上的現身,總能代表著對宜蘭的眷戀。

這好像是一種命運,在台灣的民主運動裡,往往缺乏一個父親的身影。有個女兒,父親也在美麗島後入獄,等到解嚴、父親也獲平反出獄後,她接受採訪時幽幽說道:「因為父親的不在家,我變得非常的早熟。」她懷念的,則是早年和爸爸媽媽吃過的一餐極其平常的飯,吃飯時父女連話也不說。但爸爸懷念什麼?想要如何彌補兒女的失去呢?林義雄的方式是開始寫家書,和女兒一起吃宜蘭菜,話還是不多,但餐桌上有女兒愛吃的糕渣。

我沒能在林義雄的家書中找到羅素,所以我沒能確定,那天林義雄有沒有買下那本書。羅素被拘禁後,英國報紙出現一則漫畫,矮小而滿頭白髮的羅素和一群高大的抗議人士站在一起,身著囚服,但羅素的影子卻異常的高大,勝過在場的所有人,這是英國媒體對一個偉人的致敬,90多歲,還堅持著公民不服從的權力,我們已忘記那時的英國總理是誰,下達逮捕令的官員面目,卻永遠記得羅素。

我繼而想著,如果羅素請你吃飯,餐桌上有一盤糕渣,又該當何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九歌出版《散步去吃西米露:飲食兒女的光陰之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