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一九三〇年代建造的原「米穀檢查所宜蘭出張所」改裝的百果樹紅磚屋,因每年花費縣政府九十餘萬活動補助費,在議會被幾位議員質詢縣長「獨厚」黃春明及黃大魚兒童劇團,不符「地方文創產業及創意競賽企劃」,令黃春明感到失望與寒心,決定熄燈。消息傳開,藝文界人士群起激憤,陸續在媒體撰文聲援,百餘人連署,並發表聯合聲明,對政客輕視藝術提出強力控訴。
面對外界質疑,國民黨議會黨團書記長召開記者會,指責摧殘文化的真正凶手是縣府,因為依照採購法須公開或限制性招標,直接委託經營明顯違法;縣府工旅處則回應,委託案依照法令辦理,屬限制型招標的一種,有法源依據云云。
官員、民代沆瀣一氣,令文化蒙塵,民代不足論,官員──尤其是首長負的責任最大。縣市長對文化實質內涵缺乏想像的畫面,相關議題便使不上力,分不清楚黃春明所具有的象徵意義,只好聽從民代要求的恐怖平衡或齊頭式平等。百果樹紅磚屋受質疑,與議員的黨派立場與「選民服務」,不無關係。
跨年夜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數十位作家、藝術界人士齊聚火車站前的紅磚屋辦熄燈趴:「這個『熄燈』並非率性離去、對地方的熱情不再,而是對政府、民意代表長年忽視文化深耕、缺乏尊重的深沉抗議。」
黃春明是全國聞名的作家,也是宜蘭重要的文化人,極具赤子之心,在文學、繪畫、兒童戲劇、歌仔戲……各藝文領域有如十項鐵人,八十歲了仍像過動兒。我年輕時最喜歡讀黃春明小說,也喜歡聽他講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九七二年左右,聽他講「小李子不是大騙子」:小李子發現桃花源,帶村民同往,結果沒找到,「小李子大騙子」成為村民取笑的對象。有一天清早,小李子帶著一批桃樹苗再去尋找桃花源,如果找不到,他要在那裡種桃花樹,總有一天會成為桃花源……。把一篇老舊的文章賦予鮮活的現代意涵,真是厲害。其實,他的每篇小說都在講故事,〈鮮紅蝦──「下消樂仔」這個掌故〉尤其讓我拍案叫絕。
另外,我也認為他與張照堂一九七〇年代初合作的《大甲媽祖回娘家》,事隔四十幾年,仍是眾多鎮瀾宮大甲媽祖出巡紀錄片的開山之作。我後來少有機會聽他講故事,沒想到竟然待在宜蘭一處歷史空間做「生意」,經常邀作家演講,並現身為兒童說故事,俯首甘為孺子牛。
類似紅磚屋的事件在台灣並非絕無僅有,但發生在宜蘭,讓人訝異不已,就算縣長在文化大軍壓境的風頭上作任何補救措施,例如立即組織專案小組,向企業募款,已讓蘭陽子弟慚愧與蒙羞,更使宜蘭以文化立縣的招牌掉漆。
工業不發達的宜蘭被外縣市視為好山好水、有文化、重環保的「大」縣,自然景觀、文化設施與觀光休閒業令人驚艷。其實,宜蘭被外界「看見」是最近三十多年的事,近年呈現的「宜蘭文化」,不論軟硬體,大多是一九八〇年代以降,陳定南、游錫堃等人的文化成果。林縣長最大的功績是把一度淪陷的宜蘭贏回來,賡續綠色執政傳統,他勤政愛民,積極發展工商旅遊業,但在文化上的開創力與行動力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