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黃昇墓裡裙子大都在84 公分上下,周氏墓裙長在87公分上下,還都包含了十來公分的裙腰!身高約在155 ∼ 160公分的女子,就算如柯基生醫師研究認為可能因纏足影響導致下半身比較短,只怕也很難把七十幾公分長的裙子穿成長裙及地吧?不過考量到日常生活的便利,加上纏足女子展現自己纖巧的小腳的審美需要,這樣的裙長還是挺合理的。
按身高和體型略加修改後,我的仿製品全長93 公分(裙腰10公分),腰寬124 公分,下襬132 公分—除了長度之外,其他數據很接近實物。不過雖然裙長比黃昇墓平均裙長多了9 公分,我穿起來還是只有到腳踝,那妹子腿真是有點短⋯⋯(她應該比我高一點)。
大步流星也不怕走光!
因為裙片完全沒有打褶子,穿著時看起來有點像市售的窄長裙,同事說略有傣族長筒裙的風格。不過,穿過窄長裙的女性讀者就知道,這種裙子雖然能把人襯得修長纖細,但穿起來很難走路,尤其像我習慣大步流星,就算開衩到膝蓋都覺得綁手綁腳;可假使衩開得更高,那就不是為了方便,而成為追求性感的效果了(例如現代旗袍)。
但穿上這條兩片裙試走了幾步路,我驚喜地發現這種裙子看似緊窄,實際上活動範圍極大。做好隔天我便穿著它上班,就算狂奔趕校車也完全不妨礙行動,上下樓梯也不用像穿普通及踝長裙那樣拉提裙襬以免踩到,更妙的是,這種裙子的兩個裙片只靠裙腰連結,兩片之間並無縫綴,想像起來行動間應該很容易走光,但不論怎麼跑,裙片都好好地包裹住腿,全無走光之虞。因為兩層重疊,雖然為了模仿出土實物的輕柔薄透,我的用料也是略帶透明的絲織品,可是穿在身上完全不顯透,讓年長的同事深感滿意,認真詢問我到底怎麼作的,大有「也來一條」的架勢。
裙緣細長花邊設計「顯腰顯瘦」
這種裙子倒不是獨立的原創,據北宋時人江休復引用司馬光的說法,當時有種特殊的裙子:「婦人不服寬與襜,制旋裙,必前後開胯,以便乘驢。其風聞於都下妓女,而士人家反慕效之,曾不知恥辱如此。」可知北宋女子有特殊的騎裝,「前後開胯」可能是指裙子前後開衩,以方便騎驢時跨坐。本來是妓女為了拋頭露面出門應酬而設計的服飾,雖然被士大夫以「有傷風化」的理由大力抨擊,但便利就是王道,連士族人家的婦女也模仿著穿起這種旋裙來了。
「趕上裙」流行的時候,搭配的裝扮是「不走落」的髮髻和「快上馬」的束足,顯然這種裙子也是騎裝的一種。基於旋裙的文字記載,有人認為兩片裙是一道裙邊在身體前中,另一道在背後,騎驢時裙片會從正中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