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寶蓋頭部首(宀,音棉),有兩個字對比起來特別讓人困惑,那就是「家」和「牢」。家底下是一隻豬(豕在甲骨文畫的就是一隻豬),牢底下是一隻牛;豬和牛都是家畜,又都同樣畫在象徵屋子的「宀」底下,為什麼兩個字的意義差這麼多,家這麼溫馨,牢這麼悽慘?
這個問題還得回到甲骨文才能解決。下圖是家的甲骨文造型:
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邊覆蓋的「宀」部首,確實是有牆、有蓋,有的甚至有屋簷的房屋造型,但我們再看看甲骨文的「牢」字:
「牢」字上邊的蓋子並不是甲骨文傳統代表房屋的「宀」部,反而看起來比較像獸欄,牛圈養在中間,等到要祭神的時候,就從比較狹窄的出口處牽出來宰殺。說文說:
「牢,閑,養牛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
所以在許慎的年代,我們還知道「牢」這個字上邊不是房子,而是四周圍著柵欄用來圈養牛馬的地方。養牛馬的地方為什麼會有監牢的含義呢?因為這裡養的牛,不是普通牛,是預備拿去祭神奉獻的犧牲。
養在這裡,確保牠明天儀式進行的時候有犧牲可用,因此這個字不是普通獸欄,而是關著預備赴死的犧牲的牢籠。而因為祭祀事關重大,所以必須確保獸欄堅固,所以牢這個字又衍生出堅固、牢靠的意思。
牢在商朝就是祭典裡的犧牲,卜辭裡不斷問的事情常常是,這次祭祀應該用一牢呢?二牢呢?三牢呢?有時候會讓人覺得商王很可愛,怎麼祭拜還要問祖先,而且有點討價還價的意味。
而「家」字在卜辭裡,則多半指先王、先妣的宗廟,如:
- 上甲家(一期)
- 父丁家(二期)
- 母辛家(二期)
- 父庚、父甲家 (三期)
而家做為家庭的意義,是周朝以後才慢慢發展出來的,在商朝只有少數的案例,家字可以用來指王室的整個宗族:
- 貞:我家舊臣亡害(止它)我(前一.一五.四)
尚書‧大誥篇有「天降割于我家」的用法,這兩個我家意義相當,指的都是王室的整個宗族。
至於許多學者順口直說的有養豬的就是家,那些說法就太缺乏考證了。
*作者為專欄作家(鼓勵老貓陳穎青的甲骨文研究,請給老貓的漢字偵查課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