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慈芸專欄:樹大招風——揭露幾本冒名林語堂的譯作

2016-01-23 06:10

? 人氣

台北書局的《流浪者自傳》還算有誠意,沒有改書名,林語堂序也照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啷噹啷噹又啷噹,老殘之串鈴,頭陀之孟缽,戴氏之放棄每星期十先令的固定生活,知之匪艱,行之維艱也。...觀其自述叫化撞騙,一句一句道來,全無自豪氣慨,是所謂純出天籟。至此文生於事,事生於文,文章與事實調和,可稱化工,是屬於本色美一派,與浮生六記同一流品也。

1979年,林語堂已過世,死無對證,德華出版社把此書改名為《徬徨飄泊者》,假托是林語堂所譯。1984年,另一家金蘭出版社就直接把這本書列為「林語堂全集之十四」,當作是他的作品了。林語堂本來只是寫個序,這下居然成了譯者,佔了好友黃嘉德的便宜。黃嘉德還有一本《蕭伯納傳》,也在台灣被匿名盜版多次。林語堂的英語著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多半譯為《吾國與吾民》)據說原本是希望黃嘉德翻譯的,但我始終沒有見過黃譯。陝西師範大學在2006年出版了署名黃嘉德譯的《吾國與吾民》,但內文其實是鄭陀譯本。林語堂的Moment in Peking(《瞬息精華》或《京華煙雲》)也指名郁達夫翻譯,郁達夫沒譯完就過世了,鄭陀譯本滿天下,遠景沒署名的譯本就是鄭陀的。看來林語堂雖然自己中文文筆過人,但不肯翻譯自己著作的結果,只有任人翻譯了,始終沒有等到他心目中的理想譯者。

《流浪者自傳》至少是林語堂寫的序,另外一本是美國二十世紀初的勵志作家馬爾騰(Orison Swett Marden)在1913年出版的Training for Efficiency (即《勵志文集》或《成功之路》或《如何出人頭地》)。林語堂創作力旺盛,中譯英或半譯半作的是有,英譯中就很少了,連自己的書都不譯,更不會譯這種美國通俗勵志書。再說,他不是常常笑美國人過於認真,不會生活,又怎麼可能鼓吹勵志? 也就是說,這本號稱林語堂譯的勵志書,當然不是林語堂譯的。問題是,原來的譯者是誰?

1961年海燕的《勵志文集》,署名「林語堂博士譯」,實為曹孚譯的《勵志哲學》(左);1932年上海開明的《勵志哲學》,由曹孚翻譯(中);1958年新陸的《勵志教育》,署名林語堂譯,實為仲淵才和談倫合譯的《處世教育》(右,作者提供)
1961年海燕的《勵志文集》,署名「林語堂博士譯」,實為曹孚譯的《勵志哲學》(左);1932年上海開明的《勵志哲學》,由曹孚翻譯(中);1958年新陸的《勵志教育》,署名林語堂譯,實為仲淵才和談倫合譯的《處世教育》(右,作者提供)

先看《勵志文集》,譯文生澀,一點也不像林語堂手筆:

「假使我們有志氣而不想去實踐志氣,則我們的志氣將不能保持一種銳利而固定的態度,我們的天秉將變成遲鈍而失去能力。」

譯序尤其奇怪:

「譯者對於時代青年所經驗到的煩悶、 消極,等等滋味,譯者未曾錯過,自讀馬氏的原書後,精神為之大振,人之觀念為之一變。煩悶、 消極、悲觀、頹唐的妖霧陰霾,已經驅除盡淨。」

跟印象中的林語堂形象太不合了。樂觀積極的做人道理,林語堂自己隨便寫都可以寫一堆,還可以教美國人過生活呢,何須讀美國人的書才能精神大振?頗令人不解。原來這本是曹孚翻譯的《勵志哲學》,1932年開明書店出版。曹孚(1911-1968),江蘇寶山人,19歲時就翻譯了這本書,後來留美拿到教育博士,死於文革。譯序當然也是曹孚寫的。但其實這起案子並不是台灣的海燕開始抄的,而是從大陸時期就已經開始抄了。1939年新月出版社就把曹孚譯本改為《成功之路》,掛上林語堂的名字出版。林語堂當時已經赴美,對於別人用他的名字大概並不知道,或是鞭長莫及。但就我所見,許多書目還真把這本書列為林語堂的譯作,真是誤會大了。又,香港的授古書店在1953年也出過一本《勵志哲學》,署名「曹明」翻譯,其實也是曹孚版本。這個版本很有意思,雖然封面和版權用了假名「曹明」,但內頁又留下「曹孚」的署名與日期。這本現在看來沒什麼特別的勵志書籍,想不到卻在兩岸三地皆有冒名偽譯,還真是有志一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