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今天在北京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之際,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國領導人正得出「貿易爭端正阻礙經濟增長」的嚴峻結論。
華爾街日報(WSJ)中文網報導,過去幾個月,中國高層官員一直試圖淡化中美貿易緊張對自身經濟的影響,不過,知情人士表示,在幕後,北京當局正得出一個嚴峻的結論,也就是貿易爭端正阻礙經濟增長。
知情人士和商界高階主管透露,對出口導向型的中國製造業來說,川普政府貿易攻勢造成的衝擊尤為嚴重,不僅導致新訂單減少,還迫使工廠減產以及延後投資和招聘的決定。製造業在中國總體經濟產出的占比約近1/3。大型國企和小型民營企業去年12月都報告指新訂單下降,導致衡量工廠活動的官方指標降至近3年來最低水準。此外,官方數據也顯示,去年11月,中國大型工業企業利潤同樣出現3年來首次下滑。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迫使廣東省暫停公布一項一直呈現下降趨勢的每月製造業活動指標,理由是這項調查統計未獲主管部門批准。但是實際上,作為中國電子、化工和汽車零件出口中心的廣東自2011年就開始公布這項統計。
據報導,小型民企在製造業放緩中首當其衝。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小型民企因融資成本更高而舉步維艱。報導引述工程師出身的企業家邵丹萍(音譯)說,「即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我們也沒什麼感覺」。邵丹萍在深圳擁有一家生產印刷設備的工廠,但工廠基本處於停工狀態。她說,美國祭出的關稅措施雖未直接影響工廠生產,但潛在客戶正轉向中國以外的地區尋找供應商,「貿易戰真的毀了我們的生意」。
放緩的不僅是製造業,大陸消費者也減少了支出,導致汽車和其他商品銷量下滑。美國蘋果公司上週下調銷售預期,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中國市場問題的拖累。
有政府顧問和經濟學家估計,中國官方統計的2018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低於6.5%。雖然從全球範圍來看這是頗高的增速,但這將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最低的經濟成長率。一些中國決策者的經濟顧問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未來幾個月會進一步放緩。
一名顧問指出,中國經濟無疑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而情況會變得多壞、應該以多大力度來刺激經濟,主要都取決於能多快解決與美國的貿易爭端。
今天開始為期兩天的新一輪談判源於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在阿根廷達成的貿易休戰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在今年3月前暫緩上調針對2000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的關稅。
北京已承諾降低關稅、購買更多美國商品和服務、放寬對在中國的外國公司的限制,以及進一步向外資開放市場,但全部協議的細節仍有待商定。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