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慈芸專欄:父債子難還─郁達夫和郁飛的《瞬息京華》

2016-02-13 06:50

? 人氣

林語堂小說《京華煙雲》多次改編為電視劇。

林語堂小說《京華煙雲》多次改編為電視劇。

林語堂最著名的小說Moment in Peking(1939),以《京華煙雲》的書名傳世,三次改編成電視劇:1988年華視版由港星趙雅芝領銜,2005年由大陸女星趙薇主演,2014四川電視台又重拍一次《新京華煙雲》,還找了秦漢飾演姚老爺。其中以第一次改編最忠於原著,後面兩次劇情和人物性格都改的很厲害。不論劇情,這三次電視劇的改編有個有趣的地方:就是人名並不一致。舉例來說,主角姚木蘭嫁給曾家三少爺,但曾家三少爺到底叫什麼名字?1988的版本,叫做「曾順亞」,2005年版本叫做「曾蓀亞」,2014年版本叫做「曾新亞」。曾家大少爺也有「曾彬亞」和「曾平亞」兩種說法,二少爺也叫「曾襟亞」或「曾經亞」,算起來三兄弟竟有七個名字。其實這是因為劇本根據的中譯版本不同所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940年鄭陀、應文杰譯本。(圖片取自網路賣家)
1940年鄭陀、應文杰譯本。(圖片取自網路賣家)

林語堂雖然中英文俱佳,但他並沒有自己翻譯這部小說,而是委託在新加坡的好友郁達夫翻譯,預付了一千美元稿費,還把書中人名典故寄了詳註給郁達夫,建議中文書名可用《瞬息京華》。郁達夫1939年已經同意接受委託,但當時正在和王映霞鬧離婚,心情不佳,遲遲沒有動筆。人在美國的林語堂非常焦急,尤其是上海已經在1940年搶先出了未授權的鄭陀、應元杰合譯本,日譯本《北京歷日》也已出版,林語堂遂在1941元旦發表《談鄭譯「瞬息京華」》一文,痛批鄭譯錯誤太多,且口吻全失,並說郁達夫已答應翻譯,但「今達夫不知是病是慵,是詩魔,是酒癖。音信杳然,海天隔絕,徒勞翹望而已。」

郁達夫被老友如此隔海公開催稿,大概有點難為情,1941年果然開始在新加坡《華僑週報》上連載譯文,據郁飛回憶說是「兩人的合作成果」,但也沒說清楚是哪兩人。乍看之下似乎是郁飛和郁達夫父子,但看了其他相關資料,才知「兩人」應是郁達夫和當時在新加坡的女友李筱英(郁飛的後記寫成「李小瑛」)。連載未久,日軍佔領新加坡,郁達夫逃到蘇門答臘,上船時還記得帶上林語堂的兩大冊註解本。可惜抗日工作忙碌,郁達夫在蘇門答臘又娶妻生子,也沒有心情翻譯。1945年八月戰爭才結束,郁達夫九月就被暗殺,這個翻譯工作始終沒有完成。

郁達夫當年沒有完成的翻譯,後來由兒子郁飛(1928-2014)完成了。郁飛是郁達夫和王映霞的長子,當年隨父親在新加坡,對連載《瞬息京華》的事還有印象。1942年郁達夫逃往蘇門答臘前,把兒子郁飛輾轉送回大陸,郁飛先到印度,再與蔣夫人聯絡上,要到一張機票回重慶,由當時的行政院秘書長陳儀照顧成人。當然父子在新加坡一別,就是永別了。郁飛後來從浙江大學畢業,文革時因有人密告郁達夫是漢奸(曾幫日本軍人翻譯),被牽連入獄十八年之久。1977年才獲釋,已經年近五十,仍心繫《瞬息京華》的翻譯一事。1982年,他的堂哥郁興民從美國寄了英文版的Moment in Peking給他,1986年,林語堂的女兒林太乙又寄贈兩種台版譯本(即鄭陀、應元杰合譯本和張振玉版本)給他,終於在1991年譯完,一償父親郁達夫延宕五十多年的稿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