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吃掉13萬戶房!浪費公款吃大餐、上青樓,古代如何對付這「優良傳統」?

2016-02-16 12:10

? 人氣

從朱熹的時代到朱元璋的時代,浪費公款一直是讓他們頭痛的「中華優良傳統」(圖/wikimedia commons)

從朱熹的時代到朱元璋的時代,浪費公款一直是讓他們頭痛的「中華優良傳統」(圖/wikimedia commons)

古代公務招待的名目非常多,比如升官了要招待,稱之為「燒尾宴」;從虛職轉入實職要請客,叫做「開印宴」;參加科舉考試考中了也要喝酒慶祝,叫做「瓊林宴」。

「西出陽關無故人」一語背後的公款制度

公務人員濫用公款花費,一直都是讓民眾厭惡的行為,我們來看看古代的公款花費、以及古代的政府是如何治理這一難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著名詩人王維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幾乎是童叟皆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個「元二」,就是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的元姓人士,是王維的朋友、同僚,當時因公出差,目的地是安西都護府,位於今天的新疆地區。王維在渭水邊上給朋友送行,當時的天氣也很應景,剛剛下過一場晨雨,用來迎來送往的政府賓館前的楊柳青翠欲滴,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大詩人觸景生情,詩興大發,一個勁兒地勸酒,「哥們,再來一杯,等出了陽關,可就沒這些老朋友陪你喝酒了。」這首《送元二使安西》就是王維的勸酒詞。

討論古代的公款花費,為什麼扯到王維身上來了?其實,詩中呈現的就是古代公務招待、公款吃喝的一個場景。元老二因公出差,同事們送行,是人之常情,也是官場上的禮節,這種錢肯定不用自己掏腰包,而是讓公家去報帳。員工給老闆跑腿,而且一跑就是幾千里,大老闆──也就是皇上──不表示一下,面子上也過不去啊!

早在唐朝以前的南北朝時期,公務招待就已經形成制度了。當時有一種「迎新送故」的制度,就是說新官上任和前任離職,都要搞個歡送會,費用由地方財政負擔。而且,為了表示對前任的尊重,在他離職後的三年之內,之前任職的地方政府年年都要給他送點禮物,拜拜年,聊表寸心。這種做法還是比較有人情味的,不是人一走茶就涼,要涼那也得三年後了,大家都過了心理調適期。當時的地方政府還有專人負責這件事,職銜就叫「送故主簿」。

到了隋唐時期,公務招待的制度就更健全了。招待所、政府賓館就不用說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搞起了內部食堂,最講究的當然是中央國家機關的食堂。當時,每當舉行朝會的時候,也就是皇帝接見地方的重要幹部,主持召開中央國家機關幹部大會,或者接見外國使節,就舉辦宴會,招待自己的員工和管理人員吃一頓,叫做「朝食」。能吃上這種朝食的,都是有一定級別的官員,級別不一樣,待遇也不一樣。像宰相、部長這些官員,到專門的高級餐廳去吃,稱為「堂食」,後來的食堂大概就是從這來的;級別低一些的官員則吃普通的工作餐。在唐朝,這種公務招待有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叫做「公廨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