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件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有許多人知道中國這部《上癮》網路劇,本身對相關次文化影視本就有所關注,原先我就將此類作品定位在言情、耽美,觀眾設定以腐女為主,不過從台灣觀眾的反應來看,LGBT族群看了,沒有腐傾向的男性女性都來跟著湊一腳。
有的說男主角們賣相佳,有的單純因為對金璐璐的好奇,老實說,除了平台與宣傳,我不明白這部戲在台灣為什麼紅於其它中國網路劇,能夠跨出腐女那條線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一直以耽美角度來看待此類劇種,所以當LGBT批評作品不夠真實,完全以異性戀的角度來詮釋同性愛情,我倒覺得好笑,就像是一邊看著俊男美女偶像劇,一邊抱怨裡面的愛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觀眾們,你們來錯了地方。
另一種有趣的看法是,中國以網路劇的多元呈現,來抗拒官方的文化單一。
其實當Netflix宣布進軍台灣市場,《瑯琊榜》在台灣熱播時,台灣影劇就該有所警覺。網路劇相對於電視劇,成本門檻低、題材葷素不限,可以找到素人又臉蛋姣好的演員,而不必擔心觀眾的陌生感;可以翻拍劇情毫無邏輯的小說,而不必害怕觀眾的接受度,因為網路就是你的宣傳手段和戰場。
但是台灣戲劇似乎無法接受「中二」、「非主流」、「次文化」的行銷。
近來中國相關題材的影視已有《類似愛情》、《逆襲》、《我和X先生》、《太子妃升職記》;泰國則出現了《為愛所困》、《荷爾蒙》、《不一樣的美男》等等,大多都從腐女的角度演繹青春同性愛情,感情演變可能沒有邏輯和連貫性,有些畫面呈現則會使觀眾感到尷尬和脫離現實,對於文化菁英來說,這些戲劇應該是沒有營養、沒有意義,對於異性戀來說,就是噁心、無法理解。
那麼耽美影劇為什麼能夠引起高度關注和討論,甚至跨出了既定的觀眾群,受到海外的喜愛呢?因為腐女和同志一直是台灣影視忽略的市場,我們的戲劇是異性戀霸權,依然停留在「總裁愛上我」、「我愛上總裁」的階段,同志角色只會顯現在電影中,而且一定要帶點灰暗和陰鬱。
還有一點,戲劇內容不能脫離廣大觀眾群。以上面列舉的中國、泰國戲劇為例,都無法和長輩一同觀看,不能輕易介紹給不熟的同事朋友,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喜愛這部戲劇,這些「非主流戲劇」的爆紅靠的正是「非主流行銷」。台灣一直沒有出現過爆紅的腐劇,因為腐劇脫離了大部份的台灣觀眾,他們並不能夠理解其中的名詞和概念,當然更不知道,腐劇也能夠迅速傳播至海外。
唯一能夠拿來比擬的大概就是《終極一班》,台灣很少出現這麼創新中二的戲劇了。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