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郎每天都留在公司加班,因此養成晚上吃消夜的習慣。而最近的健檢報告顯示,他的肥胖指數不斷向上飆升。雖然他也曾嘗試減肥,但往往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半途而廢;不僅如此,他又會因減肥失敗而陷入暴飲暴食的窘境。原本就不擅長運動的他,若以現在的生活型態而言, 下班後還要拖著疲憊的身軀上健身房,著實不易。長期下來,太郎便陷入自我厭惡的深淵中,遲遲無法自拔。
改變人生,從建立好習慣開始!打破框架,從壞習慣中解脫
我也曾經試著減肥,由於當時幾乎沒時間運動,因此我從節食、戒酒等方法著手,但減肥成果卻不盡理想。長期下來,我便認定自己的意志力過於薄弱,因此陷入低潮;那是一段相當辛酸的時期。
除了飲食之外,生活中還有許多行動,如早起、閱讀、學習、抽菸、喝酒等,也與習慣密切關聯。其中,有些是人們希望養成的好習慣,而有些則是想戒掉,卻遲遲無法根除的壞習慣。或者,即使狠下心,想要養成新的習慣,卻總是三分鐘熱度、半途而廢,不知各位是否亦是如此呢?
日文字典中,「習慣」的定義如下:一、每天一定會有的行動,幾乎不曾間斷。二、透過重複操作後,掌握的固定行動,可藉由精神層面的努力反覆進行。(編按:中文字典中,「習慣」係指「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
「習慣」並非人類一出生就會的行動,而是在反覆進行後才得以掌握的事物。除了行為舉止之外,思考模式、價值觀、人生觀等心靈層面,皆包括於習慣的範疇內。常言道:「習慣為人類的第二天性。」日常的習慣性行動與想法,也會對人生帶來深遠的影響。
隨著年紀漸長,根據自身習慣採取行動的傾向也漸趨強烈。此時,若想矯正習慣將會變得相當困難。
習慣不單會影響當事人外在的言行舉止,更會影響其內心深處的想法、心理傾向,甚至決定人生的道路與方向。了解這點之後,或許各位已經開始產生「必須重新檢視習慣」的念頭了。
那麼,人類在一天當中,根據既有習慣做出的行動究竟有多少?
科學證明,「習慣」決定人類大部分的行動
以下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經做過的實驗。研究團隊為了調查人類「將行動轉化為習慣」的過程,因而研發出一種裝設於受測者身上,同時擁有偵測與發信功能的裝置。該裝置具備GPS功能,因此研究團隊能夠在兩公尺的範圍內,掌握受測者的所在地。
例如:當受測者在家中時,研究團隊也可掌握受測者待在廚房、洗手台前、客廳等地點的資訊,藉此得知受測者的移動方位。此外,也可檢測受測者上半身的細微動作,例如說話音量、語調、語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