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客最愛去的京都,就是規範全日本數一數二嚴格的地方。在京都,招牌橫幅不得超出人行道、店面宣傳旗幟不得超出 2 平方公尺…除了限制招牌大小,對顏色也有嚴格的規定,使用的顏色不得超出一定的明度、彩度,避免過於鮮豔的廣告招牌破壞整體市容的和諧。違反規範的招牌若是未在限制期間內改善,則京都市政府得代為拆除,並由商家負擔費用,同時可處 30 萬日幣以下的罰鍰。為了符合規定,就連跨國企業到了京都也得改變 LOGO,連鎖服飾店 UNIQLO 的招牌就從原本鮮豔的紅色改為暗紅色,知名速食店麥當勞也將紅底黃色的招牌改為茶色與淡黃色的組合,連鎖便利商店 7-11 甚至把 LOGO 改成只有黑白兩色,成為京都特有的招牌樣式。
在日本嚴格的廣告招牌規範下,雖然也有居民提出「過於嚴苛的景觀規定不會妨礙經濟發展嗎?」以及「用廣告招牌的美觀與否來制定罰則的話是否會過於主觀?」等對於廣告招牌規範是否適當的疑慮,但在改善過渡期內,日本各地方政府皆積極尋求商家的理解和配合,希望能共同營造出良好的共同空間。
在日本人眼裡,怎樣才是優美的景觀?
在多數日本景觀營造計畫書裡,都對景觀有相似的定義。景觀包含兩個面向,分別是視覺範圍內的整體環境,以及觀看者的感受。台灣與日本因文化不同,街景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如果把近期台灣民眾熱議的北門套在這兩個面向中,觀察周遭景觀,我們會發現:
1. 視覺範圍內的整體環境
當我們望向北門時,我們除了看到北門(觀察目標)以外,視覺上也會意識到北門的周圍的環境以及背景空間。因此在看向北門時,我們也不自覺地會注意到背景裡一棟有許多廣告招牌的大樓。
2. 觀看者的感受
在多數人認知中,古色古香的北門與鮮豔的廣告招牌大樓之間沒有什麼關聯性,也很難聯想在一起。同一個畫面中有兩個不協調的元素存在,會讓觀看者感到突兀且不自然,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報導指出「北門周邊市容不佳」,甚至連柯P都說「受不了中華民國美學」的原因。
相較過去高舉經濟的發展方針,現代人更重視精神層次的提昇與生活品質。在青森縣景觀營造書中也寫道,若是有良好的景觀,不僅能使精神層面更加寬裕,也能讓居民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抱持一份喜好,並感到驕傲,也能讓遊客更輕易了解區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