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煮飯,真的健康又安全嗎?小心這些最可能食物中毒的食材!

2016-03-15 12:07

? 人氣

你知道歷年台灣食物中毒最常發生的場所除了餐廳之外,第二、三名竟然是學校和自宅嗎?

關注美國食品安全網站不難發現,在當地幾乎每天都有食物被下架召回,其中以直接生食的蔬菜類居多,主要是因為這些生鮮蔬果受到細菌或病毒污染,已經或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地處高溫潮溼的亞熱帶,細菌容易繁殖滋生,食物中毒事件幾乎每日都有通報案例發生。根據衛福部食藥署2014年食物中毒案例統計,該年度就發生460起,患者人數多達患者人數 4,504 人,由此可見食品安全中不潔飲食引起食源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也須留意。

《食力》根據食藥署2014年《食物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中,整理出台灣食物中毒累積案件數、導致原因食品類別,以及發生食物中毒攝食場所的統計數據,提醒民眾在追求美味好吃之餘,應該要留意哪些食物、地點潛藏食物中毒的風險。

從1981年至2014年將食物中毒案件依照發生月別累積統計結果發現,相對炎熱的5~9月因為微生物更容易繁殖,若保存不當較易產生腐敗情況,因此累積發生食物中毒數量較多。

food1
圖/取自食力foodNEXT

最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類別,排名第一的是「複合調理食品」佔比46.8%,所謂的複合調理食品包含了餐盒、學校供應之桶餐等,此類食品多數由於先製備後再運送,從製備完成到吃下肚的過程中,往往經過一段運送與保存的時間,如果保存溫度不當,食品容易產生質變,不免增加食物中毒的機會。

排名第二名的食品品類為水產品,中毒原因則以腸炎弧菌污染與腐敗不新鮮產生組織胺引發居多,另外則有少數是因為誤食不可食用之魚類;接續肉類、蔬果類與穀類及其加工品,在食物中毒原因食品類別也都佔有一定比例。

food2
圖/取自食力foodNEXT

年報中指出,食物中毒的攝食場所前三名,分別是餐廳(供膳之營業場所)、學校與自宅,由於飲食習慣改變,外食人口不斷增加,在加上觀光產業的推動,因此不少供應團體用餐的餐廳,由於需大量製作餐點,如果廚房製作環境不佳與供餐人員眾多且繁瑣,發生食物中毒的風險相對較高。

排名第二的場所則是學校,學校的營養午餐不論是由團膳業者提供,還是委託業者於學校廚房製作,都有可能因為運輸時間過長或保溫保存不當等原因,而發生大規模的中毒事件。此外,普遍民眾認為在家用餐最安全,但事實上往往被忽略衛生安全的地方就是家。

food3
圖/取自食力foodNEXT

從食藥署的整體統計數據看來,因為食品流通之需要與外食人口的增加,以及受到西方文化與有機健康觀念影響生食習慣比例增加,近年食物中毒案件數反而不減反增,民眾購買食品要注意保存環境與衛生是否得宜,外食用餐多留意環境與人員衛生安全,在家煮食掌握清潔、分離、烹煮、冷藏四原則。

另外在堅持只想要純天然食物之外,應同時思考食品加工與食品添加物皆是為了維護食品安全而存在,在合法且合理範圍內不應排斥與抹煞食品產業為維護食安的努力,例如轟動一時供應學校營養午餐的甫洲米飯事件。

文/陳韻竹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當心!外食場所與學校午餐引發食物中毒機率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