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總是好無趣?TED大師的4個撇步,讓你不再被叫「句點王」!

2016-03-24 08:30

? 人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嘗試以這樣的方式開啟談話,透過分享較震撼的故事,或自己的經歷,在一開始就獲得注意力,讓發言內容更容易被接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3.    巧妙「設計」故事的方式,讓發言不再空虛、沒內容

同樣的故事,用不同的方式或順序說出來,能產生的效果也會截然不同。因此,仔細考量如何「說出故事」,也是不冷場的關鍵。

國際演講協會認為,每場演講應該達到以下其中一種目的:告知、勸說、娛樂或啟發。而其中,勸說型的發言宜採用「背景─衝突─解決」的結構。先說出事件的來龍去脈,並找出問題及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而提出解決方案,這樣的發言結構可以讓自己的發言更具說服力。史丹福大學商業溝通專家麥特‧亞伯拉罕教授則是以「什麼?所以呢?現在該怎麼辦?」的結構來說服他人,兩者的結構是相似的。

一般的故事則可套用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故事長馬修・魯恩(Matthew Luhn)主張的「皮克斯簡報術」來陳述。第一幕的一般世界以「很久很久以前…每一天…」來開頭,接下來則是「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作為連接第一、二幕的橋樑。第二幕持續的發展是「因為那樣…又因為那樣…又因為那樣」,高潮則是「直到最後….」,然後故事以新的正常世界和核心訊息的解釋作結,「在那之後…這個故事的教訓是…」。運用這樣的說故事邏輯,能夠讓自己的發言更具重點及起伏,不再亂糟糟!

結尾方式也很重要,應該把故事中的所有脈絡都說清楚,不需留下伏筆。文藝作品中有個原則稱為「契柯夫的槍(Chekhov’s Gun)」,意思是「如果你的第一章在牆上掛了一把步槍,那麼到第二、第三章,這把槍一定要開火。」要求演講人捨棄所有雜碎的細節。在發現離題時,必須回到故事本身,並承認:「雖然這個想法很有趣,但我得把他留到日後再用,因為他並不適合這個演講的內容。」

4. 善用引人入勝的詞句 把聽眾帶入故事情境中 

作為敘述故事的人,我們的任務是傳達有意義的訊息,並從頭到尾吸引觀眾。要讓觀眾發揮想像力,與我們建立聯繫並進入我們的故事中,因此在發言時,我們可以反問自己:「我能聞到、嘗到或感覺到自己的演講內容嗎?」將情境中的感官感受及畫面詳實、生動的描述出來,會比僅描述人物的狀態更為引人入勝。

此外,還有一種特別的語句運用方式──出其不意的誤導,這樣的使用能增加故事的新鮮感。例如,2003年世界演講冠軍吉姆‧凱伊(Jim Key)在他的演講中,總共用了24次「夢想」,在他用到第9次時,他說:「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夢想家之一,馬丁・路德・金恩說….」當時所有聽眾都以為他會說出金恩的名言「我有一個夢!」,但他卻刻意用了金恩的另一段話:「做對的事,任何時機都是好時機。」這樣的誤導充滿了新鮮感,也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最後,發言時也需考量聽眾的身分、知識,並避免使用專業詞彙,讓故事更容易被接受。發言必須對聽者的知識、行動或情感產生衝擊,才有意義。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寶鼎出版《TED大師x11位世界演講冠軍:教你30秒說動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鐘敏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