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豐厚且歷史悠久的文化造就了數之不盡、令我們深深著迷的藝術創作。無論是電影、文學、音樂、繪畫、建築還是雕塑,日本的藝術因深植其文化中的「美學」而耐人尋味,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日本藝術獨樹一格,讓人一見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日本氣息呢?其實在日本文化中,有許多著名的美學概念影響了藝術家的思維,進而為日本藝術注入了生生不息的靈感,造就歷久彌新的藝術創作。
是否會好奇這些源於日本的美學概念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侘寂(わび・さび)
不完美的美與智慧。
就字義上來說,「侘」意味獨自所居、遠離社會;「寂」則是代表清幽、凋零。綜合二字的含義,侘寂就可以被解釋為低調、寧靜、簡樸的美學。缺了口的茶杯、終究會凋謝的櫻花都是侘寂的事物;換言之,當我們接受了生命的無常之時,就會領略到侘寂的美麗了。
幽玄
暗示,而不明示的美。
舉例來說,當愛情電影的結局沒有說明相愛的二人最後有沒有在一起時,就是「幽玄」。除了電影能夠帶給觀眾無盡回味的懸念以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未知的一切也都像是蒙上了一層紗,越是朦朧便越顯美麗。
脫俗
不受體制束縛的自由之美。
「打破成規」就是解釋脫俗最好的形容詞:放下遵循的傳統、超越已知的規範,就擁有了製造驚喜和新意的空間。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反叛也是無可替代的價值。
不均整
不對稱、不規則的美。
佛教符號「圓相」是解釋「不均整」的最佳代表:一個有空缺的圓,就是打破了完美與對稱規則的象徵;那個空缺意味生命的不完全,或是無可避免的遺憾。無瑕疵的狀態才是最理想、最美麗的嗎?自然的定律讓我們知道,其實不見得。
簡素
樸素、單純,無雜物的美。
簡素的意義等同「少就是多」:當浮誇的綴飾被移除後,我們就可以看見事物最原始、最簡樸的原形。一個素花瓶或許不須任何繪畫妝點,就已經十分美麗。「少」的力量其實很大,轉換一下思考模式,就能發掘意外的美麗。
靜下心來觀察生活中的一切,你就可以看見更深、更遠的美。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Pinkoi設計誌(原標題:5 種源於日本的美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