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79年2月17日鄧小平突然發動十萬大軍侵略越南北部邊界,並聲稱數天之內就可攻下越南並逼越南政府投降。這批軍隊分別由雲南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向越南的諒山、高平、下江、老街、萊州出兵。結果這批囂張的中國軍踢到南方鐵板,在短短一個月內死傷數萬人。最後,鄧小平自慰式地宣稱已經達到「懲罰越南」的目的所以停戰,於3月17日將中國軍隊完全撤退。撤退途中還喪心病狂地刻意摧毀沿途的醫院、民宅及所有建築。
原本越南政府對於越中邊界戰爭相當低調,在媒體及公開場合絕對隻字不提。然而,隨著中國習近平霸權主義的興起,越南和世界各國一樣開始抵制中國。譬如,越南政府於今年2月15日高調舉辦越中邊界戰爭40週年紀念研討會並公布許多珍貴史料。此外,越南政府也於2月9日大張鑼鼓辦理阮惠大敗清國軍隊的戰勝230週年紀念日。該場越清戰役發生於1789年初,當時約有二十萬名清軍葬身於河內棟多郡(今日的阮惠紀念公園)。
究竟為何鄧小平要發動對越南的戰爭?又為何中國軍隊無法如預期地打贏越南?這場戰爭對台灣有何啟示呢?
越南防範中國的心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以後至1970年代以前,中國與蘇聯提供大量的武器及物資給胡志明領導的「越盟」(越南獨立同盟會Việt Nam Ðộc Lập Ðồng Minh Hội),甚至還在1950年首先承認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為什麼越南最後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失和、甚至在1979年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呢?
其實,中越雙方在1954年日內瓦協議之前就種下衝突的遠因。在越南抗法戰爭後期,中國一直對越盟施加「接受南北越分裂」停戰和談的壓力。當時越盟因為有中國和蘇聯的武器援助,所以對法抗戰的局勢漸入佳境。當時越南打算戰勝法國軍隊後,要利用聲勢再次收復南越並佔領鄰近的寮國跟柬埔寨,並建立以越南為主的「印度支那聯邦」。但是中國考慮到本身的利益,故不支持越盟:第一,分裂的越南對中國欲控制越南比較有利。第二,中國不期望越南吞併寮國和柬埔寨後變成大國。第三,中國想藉由打擊共產越南來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雖然越盟勉強接受了中國的建議,在1954年與法國、英國、中國、蘇聯、南越、寮國及柬埔寨議決南北越以北緯17度為分界線、和平分治的協議。越盟對於中國那種以自我民族利益盤算為優先考量的反應已經謹記在心、對中國保持戒心。不過後來因為美國強力介入越南問題,越盟仍需爭取中國的支持才能對付美軍,越南不得已只能先按下對中國的不滿。這份不滿的情緒一直到1979年,越南統一之後才爆發。在越南正式公開與中國對嗆之前有一些事因亦是造成日後的中越武裝衝突,其中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