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公佈林園工業區周圍沙灘塑料污染現況 國際環團:4處已受塑膠原粒污染

2024-10-28 21:00

? 人氣

研究團隊在高雄林園工業區鄰近沙灘進行採樣。(圖/綠色和平提供)

研究團隊在高雄林園工業區鄰近沙灘進行採樣。(圖/綠色和平提供)

國際綠色和平環保調查船艦彩虹勇士號,為了談判會議進行東亞倡議來到臺灣,今(28)日在船上公布臺灣首份系統性塑膠原粒採樣調查,初步揭露「高雄林園工業區周圍沙灘的塑膠原料污染現況」,點出臺灣塑膠生產污染風險,呼籲政府必須正視全球石化產能過剩的現況,檢討石化及塑膠生產政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受污染有旗津沙灘、貝殼館、風車公園及林園中門沙灘

綠色和平以「臺灣外海及沙灘塑膠原粒調查」進行研究,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附近沙灘進行採樣,初步調查證實,高雄林園工業區以北4處沙灘,包括旗津沙灘、旗津貝殼館、旗津風車公園及林園中門沙灘,皆已受到塑膠原粒污染,其中,又以南側最靠近石化工業區的林園中門沙灘原粒分布密度最高。在2024年8月及9月的兩次採樣中,林園中門沙灘個別點位分別採出單位公斤泥沙含有多達86.23及96.63顆的塑膠原粒。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表示,「塑膠原粒指5公釐以下、扁豆大小的塑膠顆粒,是塑膠製品的初級工業原料,熔化後可製造幾乎所有塑膠產品,不同於塑膠垃圾逸散至自然環境後裂解而成的『次級微塑膠』。塑膠原粒因其顆粒小、重量輕,如果業者沒有謹慎處理,就很容易逸散到自然環境中。國際上已有多起塑膠原粒外洩到自然環境的案例,而且多是鄰近石化工業區的排水管或灘地,因此本次調查就採集林園工業區附近的4處沙灘,果然都有發現塑膠原粒的蹤跡。

根據長期追蹤塑膠原粒逸散狀況的國際組織FIDRA 的報告推估,全球每年約有10兆顆、多達45萬噸的塑膠原粒在製造或運送的過程中散落到自然環境中,一旦進入大自然後,幾乎不可能被清除,是全球海洋微塑膠污染的第二大來源。

這次調查中,綠色和平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許瑞峯副教授團隊,以及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許弘莒教授團隊合作,於2024年8月10日、9月27日至林園石化工業區周圍進行沙灘採樣,每個沙灘設有三條測線分別為高潮線(上濱區)、低潮線以及潮間帶,樣點間距離200公尺;分別採集了55件及69件共計124份樣品進行分析。

許瑞峯表示:2次沙灘採樣都在4處採樣點檢測出製造端的塑膠原粒。這些原粒材質又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為大宗,皆屬可漂浮在水面的輕質塑膠 ,相當容易透過水體傳播。研究團隊為了解河川輸入塑膠原粒之可能性,9月多增加了高屏溪出海口南及北岸的採樣點,結果發現,北岸之林園大排出海口兩側採樣點,最高密度有採集到一公斤泥沙含有 31.17 顆塑膠原粒。

張凱婷說明,臺灣的減塑進度雖然一直以來都有進展,甚至有些政策走在東亞各國的前端。遺憾的是,缺漏了針對塑膠生產源頭,也就是石化業的嚴格管制。原因是塑膠原料99%都是化石燃料,包含石油及天然氣,呼籲政府要進一步檢視石化政策。她呼籲,臺灣政府應進行更多塑膠原粒採樣及污染分布調查,同時檢討臺灣塑膠減產及石化政策,如:重新審視林園工業區內第四套輕油裂解廠擴建計畫的環境風險及必要性。

談及各國的塑膠減產進度,綠色和平全球塑膠公約代表團成員 Marian Ledesma 指出,由40多個國家、非政府組織及全球塑膠公約商業聯盟共同發表的《釜山之橋》宣言,呼籲各國應針對初級塑膠聚合物制定一個永續的全球目標,以確保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內,避免更多極端氣候發生。

因此,綠色和平主張全球塑膠必須在2040年前減產75%,並全面淘汰一次性塑膠、終止塑膠焚化的處理方式。後續彩虹勇士號將行駛至林園石化工業區外海之海洋放流管附近進行底泥採樣,未來將繼續配合海流模型分析,推估林園石化工業區排出塑膠原粒的可能情形,以及擴散的方向及累積地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炳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