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無從得知「發明」這句口號的是誰、是否為後來的民進黨人。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句種族主義口號。試想,按「臺灣人出頭天」邏輯,別說民望很高,但卻是「封建世襲」的外省人總統蔣經國,即便是為爭取民主坐牢十年的雷震,如果當年的「自由中國」運動成功,他被選為中華民國總統,一如捷克由作家而總統的哈維爾,難道「臺灣人」也因為要「出頭天」而趕走身為「外省人」的雷震嗎?
三、兩岸關係﹕「身份政治」雙面刃反傷自己
兩岸矛盾的實質是什麼?本來,這是不言而喻的﹕政治體制差異,是「民主VS專制」的「價值」矛盾。反證是美國和日本﹕臺灣人為什麼親美哈日?因為美國和日本都呈現出「好價值」,不是豐富的物質(中共現在也富了),而是「政治文明」﹕民主政體、法制社會、人權保障、自由權利、清廉政風、無「潛規則」……。
另一例是香港。香港與臺與陸是等距的「同文同種」,香港人卻鮮明地「愛臺拒陸」,感情極端分化。為什麼?理由一樣﹕「價值」── 民主臺灣、人情臺灣的「價值」,遠勝大陸。臺灣的「反中」和香港的「拒陸」,本質相同。
但民進黨排擠「價值」成分,突出「身份」差異,將兩岸矛盾「種族詮釋」成「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族群矛盾,將「價值」衝突扭曲成「身份」衝突,其內在邏輯與上述的「種族詮釋二二八」和口號「臺灣人出頭天」的兩例,以及前文例舉的辛普森案、李文和案、中共的「新型大國關係」說,完全一樣。
除非從「身份政治VS價值政治」、「種族詮釋」、熱衷「身份政治」= 與中共「異床同夢」等角度來剖析,將其文明落後的真實面目完全解構曝露,否則,民進黨的「族治」還很有吸引力,因為他們拉來了西方名家的理論虎皮作大旗,此即美國學者Benedict Anderson的「民族是想像的共同體」理論,這是民進黨「族群╱身份政治」的「fundamental」基礎。
筆者無意評論Anderson的理論本身,只想指出一點﹕把「想像的共同體」理論放在兩岸情境裡,現實其實並不那麼可心。如果臺灣人能夠「想像」臺灣是個自成一體的「民族共同體」,因此「臺灣獨立」的訴求是道德正當的,那麼,對岸不同樣可憑此理論「想像」,並加上一個比「想像」更嚴謹的「論證」,來主張﹕雖然兩岸至今仍然分離,但無論從人種血緣、歷史文化的「源頭根基」,還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經濟格局、地緣政治之「國家╱民族利益」博弈角度,「大陸+臺灣」才應該是一個完整完全的「民族共同體」,因此「統一」才是道德正義的?很顯然,Anderson的理論可以服務於「臺獨民族主義」,也同樣能服務於「大中國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