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戰爭與科研:《軍事科技幻想工程》(1)

2019-03-23 05:10

? 人氣

很多人認為美國之所以在軍事國防和科技發展如此強大,與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有絕對的關係。(Coolcaesar@Wikipedia / CC BY-SA 3.0)

很多人認為美國之所以在軍事國防和科技發展如此強大,與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有絕對的關係。(Coolcaesar@Wikipedia / CC BY-SA 3.0)

很多人認為美國之所以在軍事國防和科技發展如此強大,與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有絕對的關係。眾人所熟知的網際網路(Internet)和衛星定位系統(GPS)的發源地、橫跨美國的自駕車競賽,乃至於人工智慧的重大進展,都可以回溯到DARPA數十年前的前瞻研究,因此所謂的「DARPA研發模式」也在近年被眾人稱揚的成功典範。但事實恐怕距離大眾的想像頗遙遠:DARPA基於滿足大小戰事的需要,或是避免美國捲入戰事的預先準備,塑造出許多本書稱之為「幻想工程」(Imagineering)的研發計畫,其實失敗遠多於成功。本書道出其內部許多不為人知的祕辛,讓自幼對於軍事科技有極大興趣的我不由得心蕩神馳,甚至比大多數的研發成果更加驚艷!我利用一個週末花費十多個小時閱讀本書,發現內容包羅萬象,提到眾多的人事物,相信是非常值得科技人士、政府單位、政治人物借鏡,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無論成敗,DARPA經歷了半世紀的大風大浪後如何能夠存活了下來,本身就是一件極為耐人尋味的事情。作者透過整理分析許多才解密不久的黑歷史,不只揭開DARPA的面紗,還巧妙且有系統地在本書中編織出DARPA的全貌。極度諷刺的是,這個匯集了眾多一流人才的單位,擁有許多科技智慧結晶而成為當今軍事界與科技界首屈一指的藏寶地,竟然時時刻刻要為單位的存在辯護,即使在今天也不例外,這大概是該單位創始之初難以預料的宿命。隸屬國防部的DARPA,手上掌握鉅額可不受監督迅速運用的研發預算,卻往往也是政府其他軍事、國安、科技部門所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想分而食之的大餅。有時禍起於蕭牆之內,內部成員之間時常有矛盾對立的看法,或是犯了聰明人常有的大頭症,為了自己的幻想工程而誇大成效、隱藏事實、違反規定,甚至成為所謂的科學狂人(Mad Scientists)。看著這些黑歷史,讓在美國攻讀博士時曾經與DARPA計畫沾上邊、在台灣學術江湖打滾十多年的我不由得膛目結舌,原來在保國衛民的大義表象之下有這麼多不光彩的成功!

DARPA的前身ARPA創立的契機,源自於蘇聯在1957年領先美國發射人造衛星,美國政府因此大驚失色而成立專責機構來挽回劣勢。美國不愧為資本主義國家,每個軍種都想掌控重要的研發項目和龐大的採購預算,若非獨裁但在軍事研發上極為專注、極有效率的蘇聯在太空和飛彈領域上給予當頭棒喝,也不會有ARPA這樣的怪胎出現。當時在核子戰爭和共產主義蔓延的陰影下,國防部擁有龐大研發預算,為了攔截洲際彈道飛彈和偵測深海核子潛艇,賦予ARPA儘速在軍事科技上超越蘇聯的任務。若非ARPA的努力,阿姆斯壯的登月壯舉恐怕會因為陸海空三軍的本位主義而延宕多年。但原本只是一個臨時成立、以祕密行動來達成政治使命的單位,如何在成立幾年後被迫放棄最重要的太空計畫、轉手讓給NASA之後,在國防本部和三軍的夾殺下存活下去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