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43個國家、約600名疾病研究專家於25、26日齊聚巴黎,交換及討論數量不足、但已引發漸高憂慮的茲卡(Zika)病毒相關資料。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提出警告,隨著歐洲氣溫升高,蚊蟲季節來到,感染病例可能在未來數個月間大幅提升,並散布到世界其他地區。
「蚊子沒有國界」
WHO助理總幹事基尼(Marie-Paule Kieny)稱茲卡病毒為「全球緊急」情況。隨著氣溫提升,當地傳播性與性接觸傳染都可能帶來更多茲卡病毒感染例與相關併發症,「蚊子沒有國界的概念。」
基尼表示,目前最緊急的是要研發出迅速診斷出受診者是否感染茲卡病毒的方式,尤其是孕婦身上。雖然對疫苗的需求也相當緊急,但在完成完整檢驗、獲執照的疫苗可為公共衛生服務前,還要花上數年的時間。
基尼說,目前在巴西、美國、法國、印度與奧地利,共有23個疫苗計畫正在進行。作為「緊急用途」的疫苗也在檢驗階段,這將會用來保護孕婦與適孕年紀的女性。
5 key areas of #Zika research & developmenthttps://t.co/DcApTCwy4r
— WHO (@WHO) 25 April 2016
美國證實茲卡病毒與新生兒腦部缺陷的連結
茲卡病毒在1947年於烏干達境內茲卡森林中的獼猴身上被首度發現。2015年來,茲卡病毒在巴西爆發感染,國內「小頭畸形症」(microcephaly)與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罹病比例也有明顯上揚。前者是一種新生兒的嚴重腦部缺陷,後者是一種在成人身上發病的神經系統疾病,可能導致癱瘓及死亡。
4月中旬,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證實長久以來的推論:茲卡病毒會導致「小頭畸形症」,且這個病毒比先前認定得「更加恐怖」。CDC首席副主任舒查特(Anne Schuchat)表示,「我們幾乎每天都發現(關於茲卡病毒的)新資訊。而大多數資訊並無法令人感到寬慰。」
Zika in the United States. pic.twitter.com/MVSYK5FPPj
— Fox News (@FoxNews) 2016年4月24日
對茲卡病毒所知甚少
近來,學界已達成共識,相信茲卡病毒與「小頭畸形症」與格林-巴利症候群之間的關聯性。但至今對茲卡病毒的所知仍然不多,包括它會在人類體內潛伏多久、性接觸的傳染風險高低、病毒引發的病症種類、與所有可能成為病媒蚊的蚊種等。
至今已有42個國家境內有確診病例,主要位於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大部分的感染症狀並不明顯,包括輕微發燒與起疹。目前尚未研發出疫苗或療法,最好的預防方式是避免蚊咬。
25、26日的茲卡專家研討會由法國非營利生物研究中心「巴斯德研究院」(Institut Pasteur)主辦,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英國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與WHO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