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生師比新基準將於5月1日實施,但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卻直指教育部計算方式有問題,像是本來不該計入「教師」的軍訓教官、兼任教師均列入專任教師,部分境外生則被排除在外而不計入「學生」。高教工會表示,大專院校生師比居高不下,教育品質堪憂,是新任教長必須面對的首要課題。
高教工會28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國內公私立大學平均生師比逐年惡化,從1991年的18.5轉為2015年的26.1,就連資源首屈一指的台灣大學,生師比也從14.08惡化為20.11;數字愈高,代表學生多、老師少,教育品質堪憂。
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表示,雖然在高教工會多次抗議下,教育部已調降專科以上學校全校師生、日間學制生、研究生等生師比基準,但相較於先進國家仍嫌稍高,況且計算方式有「漏洞」。他舉例,本來不該計入「教師」的軍訓教官、護理教師等非專任教師者均被納入計算,兼任教師、兼任專業技術人員則以每4人計為1專任教師。
有別於計算「教師」的灌水方式,計算「學生」則是嚴重縮水,即便境外生在校上課,並且享有教育資源,但只要人數在全校10%以內,就不計入「學生」,進修部則是以每2人計為1人。
「來台灣念書3年,直到今天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幽靈學生。」來自馬來西亞的世新大學外籍生黃康偉說,在台馬來西亞外籍生高達15000人,是台灣高等教育最多的境外生,但他在世新時發現,有些課因為搶修人數太多而搶不到,有些課的學生數甚至高達百人,教學品質堪憂。
高教工會理事長劉梅君直言,政府以膨風的生師比來吸引境外生,「這個騙局撐不了多久」。她說,政府為因應少子化衝擊,努力減少小學、國中及高中的生師比,大學卻是不斷裁減老師,「生師比一年比一年糟,讓人看不下去」。
高教工會認為,在不當的生師比定義下顯示的數據,並無法反映真實教育現場,是以「學校超收學生,卻不聘足教師」的惡化教育品質作為代價,教育部應全面檢討生師比計算方式,全面徹查高生師比學校並改善惡況,盼能恢復至18.5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