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預言老失準,李遠哲對能源議題宜謹慎發言

2016-05-04 06:10

? 人氣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出席2016第13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顏麟宇攝)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出席2016第13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顏麟宇攝)

近日因中研院長選舉,李遠哲「跳海」言論充斥媒體。但個人更關心的是李遠哲近來對能源政策的發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近日全國NGO環境會議召開,李遠哲發表專題演講,暢談全球暖化與能源政策。去年底巴黎議定書通過時,李遠哲也發表許多高論。吾人不妨檢視李遠哲這幾次對能源政策的高見。

李遠哲自中研院長卸任後,擔任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會長,在任內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喚醒全球各國重視全球暖化議題。因暖化是人類碳排所造成,而人類碳排主要來源又是因為化石能源的使用,所以化石能源(火力發電)就成為李遠哲等極端暖化論者的「天敵」。

無碳電力有兩種,一為核能發電,一為再生能源。十年前李遠哲立場擁核,但在福島事故後,李遠哲對核能態度完全改變,成為反核急先鋒。2015年全台供電火力及核能佔了95%以上,水力、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總共佔比3%。李遠哲反核又反火,鼓吹的是再生能源。套句蔡英文的話:「這是很艱困的挑戰」(今年2月25日蔡英文產業之旅與台中環保團體會面後的評論)。蔡英文實在太輕描談寫了,追求反核又反火的供電根本是死路一條。

反核又反火的李遠哲到底有何錦囊妙計呢?李遠哲大力鼓吹的是太陽能發電。姑不論「太陽下山後,晚上電從那裏來」這千古難題,先檢驗李遠哲「不到5年時間,陽光帶來的能源,其成本將比燃煤與核能成本更便宜」這句話是否能實現。

其實這也不是李遠哲第一次針對再生能源預言了,吾人可先檢驗李遠哲過去對再生能源的預言是否準確,實現了沒有。

多年前李遠哲曾鼓吹兩種再生能源。一是海洋溫差發電,一是洋流發電(黑潮發電)。何謂溫差發電?溫差發電是利用海面與深海的溫差來發電(海面水溫高,深海水溫低)。理論上當然可行,也不是什麼新生事物。海洋溫差發電的想法在十九世紀時就由法國科學家提出。美國及日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也曾分別在夏威夷及諾魯裝置實驗型溫差發電設備,但終究都沒有發展成商用級發電廠。理由也很簡單,理論上可行,並不表示經濟上可行。

洋流發電(黑潮發電)更為有趣。洋流發電在台灣成為顯學的主因是數年前國科會國家型能源計劃執行長對其情有獨衷四處鼓吹之故。依其所言,台灣有全球最好的洋流條件,應大力發展洋流發電。環保團體知道政府部門「專家」也有這種「先進思維」無不雀躍。李遠哲其實較這位執行長猶為先知,在十年前就曾細數各種海洋能發電(波浪、洋流、溫差)的潛能,對其寄以厚望。但很不幸,聯合國IPCC並不看好「海洋能」。在IPCC報告中,海洋能的減碳功能連「聊備一格」都談不上。李遠哲寄以厚望的溫差發電及洋流發電十年來有什麼偉大進展嗎?如前所述,因為經濟上不可行,到目前還一直停留在「明日能源」的階段。國家能源大計可以寄託於這類「明日能源」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