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德國中盤書商的破產,引發中小型獨立出版社的生存危機。受危及的不僅是出版社的存亡,還有文化的多樣性。獨立出版社如何在出版寒冬中繼續生存?
當前的德國出版業正因為兩大難題難以喘息:德國書業協會(Börsenverein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提出的一份研究顯示,年齡在20歲至49歲的讀者人數持續減少。圖書市場正加速電子化。德國最大圖書中盤批發商KNV的破產更加劇情況惡化,首當其衝的是各個獨立出版社。這樣的情況令人擔憂。
何謂「獨立出版社」?充滿熱誠但資金有限
在德國3000多家圖書出版社中,三分之一是大眾出版商,業務不涉及專業書籍或課本和教材。出版業的整體利潤逾50億歐元,其中九成五的利潤是被7%的出版社瓜分。其餘97%的出版社屬於中小型獨立出版社。這些公司多數充滿出版熱誠但資金有限,經營者只有寥寥數人,一年能出版的書籍不超過十本。
當然也有對「獨立出版社」的正式定義:出版社不屬於任何集團,沒有專業的出版和營運結構,每年至少出版兩本書。資金主要來源為印刷成本補貼的許多出版社則不能被歸類為獨立出版。此外,所謂的「獨立」出版社,每年利潤必須低於500萬歐元--不過這項條件在多數中小出版社看來相當諷刺。
中盤商破產引發危機:小型出版社拿不到貨款
在業界巨頭KNV集團倒閉後,許多獨立出版社恐面臨失去龐大年度銷售額的窘境。其中原因在於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中盤商一般是在交易30天後向大型出版社付賬,但小型出版社要等到60日後才會收到貨款;部分出版社甚至得等三個月後。KNV公司是在今年二月登記破產,對多數的獨立出版社而言,這意味著去年聖誕節期間出售的書籍可能血本無歸,而聖誕節往往是一年之中生意最好的時段。部分出版社的生存或將因此受到威脅。科勒維茨書店(Connewitzer Verlagsbuchhandlung)的漢培爾(Frauke Hampel)總結當前的情況表示:「12月的營收可以維持一家出版社一年的生計,如果無法收到貨款,就難以填補這個缺口。」
放棄還是繼續?
「或許甩手不幹才是聰明的選擇。」Voland & Quist出版社的經營者在計算損失金額後,正在為出版社的未來作打算。他們是首個在出版社部落格上公開虧損的出版社:「尚未支付的賬單超過6.5萬歐元,佔年營業額的12%。我們原本可以用這筆款項支撐一整年的項目,印刷書籍、制作書封、翻譯文本……」該出版社還寫道,15年的出版工作可能因為他人引起的財政危機毀於一旦,但未來會鼓起勇氣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