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李毅與獨派學界,甚至民進黨都交流過,彼時大家勾肩搭背,此時視之為仇寇罪犯,說穿了,這些「偽獨者」都有好幾張臉,一切也都是選舉戲。
誠然,武統論肯定讓台灣人不舒服,但最起碼,李毅就一張臉,一個調,對兩岸不同顏色的人群,也是講一樣的話。反觀民進黨這些頭臉人物,到了大陸就「親陸」,回來台灣就「仇中」,在野時講一套,執政時講另一套,說法如何調整端視怎樣能騙到多一點的選民,相比之下,李毅還堪稱誠實。
說到幾張臉,還有所謂知識份子,呼籲列武統論者黑名單,一律禁止入境,並以美國長達30年不給與共產黨友好的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簽證為理據,義正詞嚴地給言論自由上枷鎖。這種平時愛唱言論自由高調,需要限縮言論時歪七扭八理由一堆的公知,實在令人齒冷。你當然可以拒絕你不喜歡的人進你家門,但你別成天標榜你家門隨時敞開讓任何人自由進入啊,這很虛偽不是嗎?美國在言論自由上作弊,還當成金科玉律?美國屁都是香的嗎?
所以,言論自由這種在選舉時聊備一格的概念,也不必多提了,重點應放在台灣社會是否應該面對武統論。
武統論之所以存在,是因應台獨論,沒有台獨論,就沒有武統論。任何一個社會,都會有偏激的主張與思想,有其存在的市場,有些也有存在的必要,因為這些非主流的聲音,亦有可能變成主流。革命,曾經也是(或一直都是)偏激思想,但當現狀需要改變時,這種非主流的聲音就可能是促進社會變革的基礎。為政者若想避免偏激思想成為主流,就必須謹惕自己時時刻刻為人民的利益服務。
綠營恭迎武統論入台,雖有其不堪的政治利益目的,但逼著台灣社會面對之,也不盡然都是壞事。況且,操作這種敏感議題,也不是沒有風險,如美國對台灣念茲在茲不斷叨絮的,就是恢復徵兵制,民進黨若操作武統論過頭,就得面對這項不利於選舉的政策選項。
再者,將武統論過度妖魔化,亦會使得相對溫和的主張得以凸顯,對不願看到戰爭的台灣民眾而言,「一國兩制」就是比武統更好的選擇。對和統派而言,其實也只要將議題限縮在武統與「一國兩制」之間二擇一,就對獨派不利。
武統論到目前為止,其實並不具有嚴格意義上的理性基礎,頂多只能作為一些意外狀況的備案,如台灣宣佈獨立或外國勢力介入。因此,若此論述被當成一件必須嚴肅看待的議題,而置之於公眾視野,只會使其理論基礎更為厚實,最終成為切實可行的策略與方案。屆時,獨派將面對的就不只是他們口中的「虛張聲勢」,而是更大機率會發生的可行步驟。
李毅應該是大陸學界相當邊緣,外圍的學者,其論調看似也沒有經過嚴格的論述檢驗,充其量就只是一個粗略的倡議,重點幾乎都放在「為什麼應該武統」,而沒有詳細論說「怎麼做」,以及「做了以後如何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