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中華民國向荷蘭採購「海龍號」與「海虎號」潛艇始末

2019-04-21 07:10

? 人氣

開放參觀時的「海豹」號(SS-792)潛艇。(取自海軍司令部網站)

開放參觀時的「海豹」號(SS-792)潛艇。(取自海軍司令部網站)

早年美國出售給臺灣的兩艘二戰末期下水的傳統柴電潛艇,售價並非外傳的30萬美金(一艘15萬美金),而是以300萬美元(每艘150萬美金)的修理費名義支付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在交船的同時,美國還硬塞了一張──買船、修船,及維護用零配件的天價帳單──每艘索價1,000萬美元(共2,000萬美金),更糟的是,美國雖然賣了兩艘潛艇給臺灣,但其中並不包含魚雷.....沒有魚雷的潛艦,等於沒有砲彈的戰車一樣。為了取得魚雷,我國駐美大使館海軍武官邱華國,甚至不惜違反美國法律盜買魚雷,結果被美國司法單位盯上,鬧成了兩國的糾紛。(註一)

「海獅號」和「海豹號」──中華民國海軍擁有的兩艘老爺爺潛艇

眾所周知,我國最早的兩艘訓練用茄比級潛艇,分別是1944年11月5日下水,1948年3月經Guppy Ⅱ改裝(註二),1973年4月12日在佛羅里達州外海、美國最南端領土Key West海軍基地的北碼頭以熱艦方式移交給中華民國海軍的「海獅號(原美軍SS-478帶魚號潛艇)」以及1945年7月8日下水,1948年經Guppy Ⅱ改裝,1973年10月18日在康乃狄克州的紐倫敦港(New London)移交(一樣以熱艦方式)中華民國海軍的「海豹號(原美軍SS-426單鰭鱈號)」,編號分別為「SS-791(海獅號)」與「SS-792(海豹號)」,由於長時間泡在具有侵蝕性的海水當中、還必須承受巨大的深水與爆震壓力,使得一般潛艇的壽命(全壽期)平均約為20~40年左右,但這兩艘潛艇在我國海軍服務的時間已超過了40年,更別提它們最初都是在1944~1945年前後下水、成軍時間已超過70年的老爺爺潛艇(註三)。

20190418-2016年在高雄新濱碼頭開放參觀時的「海獅」號(SS-791)潛艇。(賈忠偉提供)
2016年在高雄新濱碼頭開放參觀時的「海獅」號(SS-791)潛艇。海軍司令部從2015年開始編列了近7億元預算,(當時預計)分三個年度維修預算委由臺船公司和(海軍也派出技術人員參與)為「海獅」號潛艇進行深度大修。由於「海獅號」潛艇已服役超過70年,因此必須以更新裝備方式來進行性能重建,潛艦外殼採局部重點切割強化方式,讓潛艦外殼「失圓」老化現象不再惡化──由於壓力殼(Pressure hull,註四)是潛艇重要的抗壓結構,圓度效應是檢驗壓力殼強度的關鍵,海軍這兩艘茄比級潛艇因高齡導致金屬疲勞,壓力殼圓度不足,已呈現失圓現象,潛艇若出現結構強度不足的狀況,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歷經16個多月的整建,終於在2018年中完成深度大修作業,並成功在6、8月分別進行了兩次海上測試。海軍評估經過深度大修的「海獅號」潛艦,未來還可繼續服役10年(以上),而這也刷新了全世界潛艇的服役年限紀錄,將其最終的服役全壽命往80年邁進,成為地表最老阿公(祖)級潛艇。由於「海獅號」潛艦大修成功,海軍也開始評估同屬茄比級「海豹號」潛艦是否也要進行深度大修。由於潛水艇在水中可以長時間、長距離的持續航行,因此具有很好的隱蔽性和突然襲擊能力。而潛水艇的大小級別是根據其排水量來區分的:排水量在2,000噸以上的為「大型潛水艇」;排水量在600~2,000噸為「中型潛水艇」;排水量在100~600噸為「小型潛水艇」;排水量在100噸以下的就稱為「(微型)袖珍潛水艇」。(賈忠偉提供)

就因為這兩艘老爺爺潛艇下水服役時間已超過70年,面臨了船體老舊導致潛航深度不足、可能在海中解體、航電老舊等問題。透過各種努力,在1980年,我國又從荷蘭訂購了兩艘較為先進的傳統柴電潛艇「劍龍級潛艇(Swordfish;荷蘭稱為劍魚級──Zwaardvis,原型來自美國最後一代白魚級傳統柴電潛艇/Barbel class submarine)」──「海龍號」與「海虎號」,這就所謂的「劍龍專案」。

什麼是白魚級潛艇?

白魚級潛艇(Barbel class submarine)為美國海軍英格爾斯造船廠(Ingalls Shipbuilding,位於密西西比州,現屬諾斯洛普․格魯曼集團/Northrop Grumman)在1950年代所開發的柴電常規動力潛艦。在紀錄上,白魚級是美國海軍生產開發的最後一代傳統柴電動力潛艦,艦體設計上它與美軍之前仿納粹德國Type XXI潛艦(以二戰艦隊型潛艇/類船型潛艇為基礎,針對水下流體優化,註五)不一樣,是美國海軍第一種(代)使用與英國R101飛船相同的「淚滴構型船體(流線造型如砲彈一般的船體)」(註六)、「圓柱斷面構造」的潛艇,使得白魚級潛艇具有──高潛航速率、操縱輕快、噪音低不易偵知的優點。白魚級潛艇在1958年成軍,服役約30年陸續於1990年前後退役。之後美國海軍的飛魚級(Skipjack class)核能攻擊潛艇,其船體也沿用了這樣設計概念(註七)。1959年美國將白魚級潛艇的設計藍圖轉移給荷蘭與日本,兩國分別依此技術開發出──「旗魚級潛艦(Zwaardvis-class submarine)」與「渦潮級潛艇(うずしお型潜水艦/Uzushio Class Submarine)」(註八)。我國海軍的「海龍號(SS-793,1987年12月28日於左營成軍)」與「海虎號(SS-794,1988年7月4日於左營成軍)」,就是荷蘭Rijn Schelde Verolme(RSV)造船集團(註九)所屬之威爾頓費諾德造船廠(WF-Wilton Fijenoord)製造的改良級「旗魚級潛艦(Zwaardvis-class submarine)」,兩艘潛艦的排水量都在2,376(水上)~2,660(潛航)噸之間,在分類上均屬於「大型潛水艇」。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