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5日在北京登場,雖有37國領袖出席本次論壇,但與兩年前首屆峰會的盛況相比,本次峰會的熱度明顯降溫,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質疑聲浪也與日俱增。除了展示全球影響力,如何為習近平上任以來大力推動的「世紀工程」辯護,重新擦亮「一帶一路」倡議的招牌,也成為中國政府在本次峰會欲達成的首要目標。
投資超過900億美元「一帶一路」峰會卻在質疑聲中開幕
2013年啟動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上台以來力推的外交核心政策,期望透過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投資,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路),深化與歐洲、東南亞、非洲、中東及南美等地的經濟合作。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截至2019年3月底,已有125個國家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這些國家GDP佔全球36%,人口佔世界6成,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新台幣2.7兆元)。
This is where Xi'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ands 6 years later https://t.co/vEQcQttBO2 pic.twitter.com/rp8QIqpCzv
— Bloomberg Economics (@economics) 2019年4月24日
但本次「一帶一路」峰會可說是在質疑聲浪中開幕,雖然中方宣稱開展「一帶一路」倡議將改善沿途國家的基礎建設,為各國帶來好處,但許多意見抨擊,「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藉由大舉投資,擴大在各國的政治影響力,輸出威權意識形態。華府日前更嚴詞批評,「一帶一路」倡議根本是中國的「面子工程」。此外,許多「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導致參與國爆發債務危機,建設尚未完工就先欠了中國一屁股債,只得將計畫主導權拱手讓給中國,使合作計畫成了「債務外交」。
一帶一路「債務外交」最經典的案例發生在斯里蘭卡:由於無力償還超過80億美元的債務,斯里蘭卡在2017年底與中國簽訂效期長達99年的租約,將漢班托塔(Hambantota)港移交給中國接管,引發巨大爭議。有斯里蘭卡血淋淋的例子在前,令多國政府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轉趨保留,擔憂落入債務陷阱中,多項計畫遭擱置或延宕,進行中的項目也面臨當地民意反彈。
「一帶一路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中共統治創造合法性」
雖然「一帶一路」倡議的執行成效在部分國家不如預期甚至碰壁,不過也在某些國家取得進展,義大利3月與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MOU),成為第一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國家,先前喊停多項一帶一路項目的馬來西亞政府,也在峰會登場前與中國達成協議,宣布重啟東海岸鐵路計畫。
但對於中國政府來說,本次峰會的重要性不只在於經濟利益,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研究員艾達(Thomas Eder)就直言,「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中共統治創造合法性,「這些國家來到北京參與峰會,與中國簽署合作備忘錄,讓習近平得以向中國人民傳達這樣的訊息:全世界都贊同他的政策,他是讓中國回到全球舞台中心的那個人。」
王毅:「一帶一路」不是中國的地緣政治工具
中國官媒指出,本次峰會是中國今年最重大的主場外交活動,北京當局高度重視,中國官員也必須利用論壇全力為這項旗艦級的計畫背書。財政部長劉昆在24日的論壇中表示,中國將致力防範「一帶一路」倡議的債務風險,讓倡議能夠持續下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則稱,為了降低匯兌風險,「一帶一路」在各國的投資都將採用當地貨幣。中國透過一系列將「一帶一路」倡議措施制度化的措施,試圖平息外界對「一帶一路」帶來債務問題的憂慮。
This is where Xi'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ands 6 years later https://t.co/vEQcQttBO2 pic.twitter.com/rp8QIqpCzv
— Bloomberg Economics (@economics) 2019年4月24日
此外,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日前也重申「一帶一路」是各方的合作平台,並非中國的地緣政治工具。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潔篪受訪時則表示:「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透明的。中國不玩地緣政治遊戲。」並強調「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各國經濟發展,受到普遍歡迎,回應國際輿論的質疑聲浪。
本次論壇共為期3天,各國政要已陸續抵達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面,習近平也將於26日舉行的首腦論壇開幕式發表演說。除了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外,馬來西亞、菲律賓、寮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領袖都將出席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