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歐洲媒體提及極右派政黨時,習慣貼上「少數」、「非主流」等標籤,但時至今日,極右派已成為歐洲政壇一股不容輕忽的政治力量;歐盟的28個成員國,每一國都有已成氣候的極右派政黨。面對此一新態勢,歐洲的傳統大黨至今束手無策。奧地利總統選舉之後,歐洲極右派勢力是否會再接再厲,真正挑戰乃至取代中左、中右傳統大黨,值得密切關注。
法國、德國、英國 極右派風起雲湧
在西歐,法國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FN)去年5月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選舉中獲得25%選票和24席,超過兩大主流政黨社會黨(PS)和共和黨(LR)。法國將在2017年4月進行總統選舉,FN主席勒潘(Marine Le Pen)目前在大部分的民調中領先。
即便是二戰之後對極右勢力最戒慎恐懼的德國,近年來極右勢力也來勢洶洶。2014年10月以來,極右派「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PEGIDA)定期在德勒斯登(Dresden)集會,呼籲嚴格管控穆斯林移民。原本相對穩健的右派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也轉而以反歐盟、反難民政見吸引支持者。德國媒體日前一份民調顯示,AfD支持率達到創紀錄的15%,接近傳統大黨德國社會民主黨(SPD)。
在北歐,瑞典極右派政黨民主黨(SD)現已是議會第三大黨;丹麥的丹麥人民黨(DF)是議會第二大黨,是執政聯盟重要一員;芬蘭的正統芬蘭人黨(PS)在2015年成為國會第二大黨,並且廁身執政聯盟。此外,中東歐的波蘭、匈牙利等國家也都成為極右派政黨重鎮。
在英國,主張脫離歐盟、強烈排斥移民的「英國獨立黨」(UKIP)在2015年成功進軍國會,得票率儘次於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與工黨(Labour Party)兩大傳統政黨。今年英國地方選舉,UKIP攻陷工黨傳統地盤威爾斯(Wales),拿下7席。
債務危機、難民危機、恐攻危機
歐洲當前正處多事之秋,希臘債務危機陰影不時死灰復燃,難民危機大規模延燒、恐怖攻擊接踵而至,導致各種社會矛盾出現集中爆發,助長了民眾的失望與憤怒。極右派政黨借危機造勢,迎合社會氛圍,很容易就成為盛極一時的「議題黨」或「話題黨」,進而吸引選票。
相較之下,歐洲各國的傳統大黨,無論屬於中左還是中右,政見日趨中間化和同質化,面對危機應對乏術,只剩不合時宜的老生常譚,失去對選民──特別是年輕世代選民──的吸引力。
以奧地利為例,雖然其經濟狀況優於多數歐洲國家,但許多奧地利人依然認為難民融入、歐債抒困計畫和全球化威脅國家前景,進而對當前政治現狀不滿。前任總理法伊曼(Werner Faymann)領導的社民黨(SPÖ)和人民黨(ÖVP)大聯合政府缺乏魄力和彈性,黨派相互掣肘,行政效率低落,民怨益發高漲。這兩大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都在第一輪投票慘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