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小英走上凱道與綠營人士一起為廢核家園而上街頭時,1124那場公投中所推出的「以核養綠」的多數民意完全被民進黨走在腳下。近六成民眾贊成「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95-1項」,代表民意反對火力發電,贊成以核養綠,贊成至少在2025年之前使用穩定乾淨的「核能」能源發電。然而,小英政府對民意的回應就是,繼續堅持自己的失敗的能源政策,以火力發電搭配再生能源,就是不要核四廠重啟。然而核二的兩個機組還是繼續運轉,這不是「敵視」民意又是什麼呢?連柯P也說執政黨自己都要上街頭,不是很奇怪嗎?
相對地在高雄,韓粉再度集聚,韓流再現,沒別的就是大家要一起分享,分享韓粉共同的期望—「韓國瑜選總統、救台灣、救高雄!」所以,當韓市長突然現身,呼籲大家稍安勿躁,很快就會有結果,讓2018年三山造勢的那種盛況與感動再度流通於現場!如果這是新民意,他們為何都寄望在韓國瑜的身上呢?
答案其實就在小英身上,小英執政的問題在於過度「偏執」,用人「唯綠、唯親」,因此儘管民進黨全面執政,可是將近三年的政績始終無法展現高度與亮點。口口聲聲的「改革」,打得是「轉型正義」旗號,可是做出來的結果,卻是製造更大與更多的國內族群上的對抗與分裂;口口聲聲要國內政黨要團結一致對抗中國,卻不知國際社會步步遵循「一中」原則,反而讓中華民國在國際發展的空間更加緊縮,國內政黨特別是國民黨在黨產會與促轉會的「抄家滅黨」的作為下,更不可能呼應小英,更何況國民兩黨在兩岸政策上本來就有不同的立場,而小英更是不承認有「九二共識」。
小英深知她的施政之所以很難開展,核心的關鍵還是在她的兩岸政策走到「冰點」,口口聲聲的「維持現狀」,可是對「現狀」的定義並非馬英九留給她的「馬習會」基礎,而是李登輝時的「戒急用忍」的鎖國狀態。無視於中國大陸的崛起與快速發展和「一帶一路」在國際上引發的經濟效應;小英反而是步步倒向川普政府,處處討好安倍政府,愈來愈依賴美日,讓「中華民國」的優勢一步步地削弱中,成了川普(印太戰略)最好使用的棋子,還樂於加碼想送更高額的國防預算給美國。
小英的「偏執」更是在能源政策上,2025廢核家園的執政目標,在三年下來的實驗結果中,根本上是有問題的,因為沒有核能就得發展其他能源,而再生能源,無論是太陽能或風力發電基本在台灣的地理環境上是有限制的,結果唯一可以保住小英對全民的「不缺電」承諾,就是得靠燃煤與燃氣的火力發電,只是三年下來,台灣的天空更加汙染,火力發電帶給全民曝露在更大的汙染環境裡,要是沒有核二核三繼續發電確保備轉電量,缺電的窘境就會不斷出現,可以說小英政府早就在執行「以核養綠」,卻完全不談核能,當環團告訴她現在的教科書中沒有強調反核時,她竟質疑教育部:「現在還是國民黨執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