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美制裁伊朗劍指中國

2019-05-05 06:00

? 人氣

美國將撤銷自伊朗進口石油的豁免令,意圖透過進一步的經濟制裁,促使人民反政府情緒升高,達到讓伊朗情勢不穩、甚至革命,再坐收漁翁之利的效果。(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將撤銷自伊朗進口石油的豁免令,意圖透過進一步的經濟制裁,促使人民反政府情緒升高,達到讓伊朗情勢不穩、甚至革命,再坐收漁翁之利的效果。(資料照,美聯社)

5月起,美國將撤銷自伊朗進口石油的豁免令,意圖透過進一步的經濟制裁,促使人民反政府情緒升高,達到讓伊朗情勢不穩、甚至革命,再坐收漁翁之利的效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穩定的油價,有助於經濟發展。為此,美國的方略是:藉由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操控,平抑石油供給。在此思維下,任何一個在組織內可能做大、且不被期待配合美國的國家,即可能被列為打擊目標,過去的伊拉克如此,今天的伊朗亦然。由於美國在伊拉克戰爭耗損大量國力,甚至提供了中國崛起的絕佳機遇,民眾斷無可能再接受一場戰爭,因而此番對付伊朗,轉而採取經濟手段。

制裁能否發揮成效,可由兩層面觀之。國內層面,美國在伊斯蘭地區慣用的手法,是扶持反對勢力對抗政府,在阿富汗聯合北方聯盟、在伊拉克聯合庫德族皆屬之。這些前例能夠奏效,係因這些國家是由「部落」構成,雖有一統的政府,但離散的地方勢力林立,讓美國有操作機會。伊朗自古波斯以來,即創建了歷史悠久的集權帝國,人民對於文化的自豪感及國家的認同感,遠非慣於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所可比擬,降低了美國的施展空間。

美國石油業減產。(美聯社)
作者指出,美國的方略是:藉由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操控,平抑石油供給。(資料照,美聯社)

國際層面,則有賴其他大國的配合。對中國而言,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亭日前表示,將滿足中國的石油需求,但即便如此,相信沒有任何國家會希望所有重要戰略物資的來源均仰仗單一供應管道;對俄羅斯而言,制裁伊朗將造成油價高漲,國內石油出口雖可受惠,然而一旦伊朗垮臺,美國將完全掌握中東地區,非其所樂見;對歐盟而言,原本就不贊成美國因政治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加以過去幾年,因美國介入中東情勢造成大量難民流亡歐洲,早讓各國不滿。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就算表面配合,仍可能持續暗盤交易,期望伊朗因經濟走疲而發生動亂的可能性甚微。既然如此,美國執意為之的背後,便可能存在著更大的戰略考量:抑制中國。

伊朗是東西方貿易樞紐、建設歐亞鐵路必經處,制裁之舉,進則幫助美國控制波斯灣,退亦可讓中國的「一帶一路」難發揮預期效果。因此,無論伊朗政府是否垮臺,美國都將獲利。

*作者為公務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