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新儒學大家劉述先於6月6日清晨逝世,享壽82歲,消息一出,震撼中港台三地學界,紛紛撰文悼念這位新儒學大家。劉述先一生致力於維持儒家的理想,盡力闡述孔子思想的現代意義,同時注重各種文明間溝通,特別是基督教與儒家間的宗教意涵,被視為「溝通之儒」,是新儒學大家第三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為哲學而生 一生致力闡述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
劉述先1934年出生於上海,一生為哲學而活,研究專長涵蓋西洋哲學史、文化哲學、宋明理學,致力闡述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其新儒學思想繼承第二代新儒家牟宗三的思路與規模,同時也廣泛吸收了東西方在內的文化哲學,將傳統與現代思維做結合及推廣。畢業於臺大哲學學士、碩士畢業後,前往美國南伊利諾大學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進修取得哲學博士。學成歸國後,於台灣政治大學、東海大學、東吳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執教,近年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諮詢委員兼研究員。而學貫中西的劉述先,致力打通中西方文化,創造一條新的哲學道路,提出了以「理一分殊」為核心的現代新儒家哲學系統,在全球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念重新定義結合,發展為可互動的新儒學模式。
慷慨解囊 設立獎學金 鼓勵青年學者進行新儒學研究
劉述先於2009年起在武漢大學設立了「劉靜窗青年教師獎」和「王蘊聰紀念獎學金」鼓勵青年學者致力於新儒學的研究,一切費用皆用個人積蓄及其父母名義贊助而生,獎項至今已順利運作7年,成功資助無數青年學者。
2005年武漢大學舉辦《第七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劉述先應邀作主題演講者,曾參與過這場演講的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廖曉煒表示:「個人感受最深、最受啟發的是,劉先生對儒學的宗教性、宗教對話、由「內在」走向「超越」而後由「超越」回歸「內在」之必要性、明代儒學的內在一元論傾向等問題的闡發。之後在2009年非常幸運地獲得首屆「王蘊聰紀念獎學金」這是我讀書期間獲得的最重要的一項獎學金,對我進一步研究當代新儒學無疑是極大的激勵。」
劉述先的慷慨成功培養了許多新儒學者,他們對於老師的離開雖備感不捨,但勢必會將老師的理念繼續發揚光大,讓更多人知曉新儒學的意涵。
老友悼念 備感不捨
成中英為著名美籍華人學者、世界著名哲學家、著名管理哲學家,C管理理論創立人,被公認為是《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他三位為余英時、劉述先、杜維明),同時也是劉述先多年好友。成中英表示:「我們每有不同之見,也悉能相互切磋理解。他一生致力儒學,尤專注朱子與當代新儒學,下了很大的功夫,獲得很大的成就。可說剛毅堅韌,有理學家的精神。他並關心時務,勇於批評,為同儕所罕及者。作為老友,心中有感,也不必多言了。總結我和述先的交誼,我有兩句挽辭送他:『訂交逾一甲子,在學亦在行,諍友何處再尋,論學超半世紀,尊方複尊牟,思考卓然自立』」。
杜维明為現代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敬悼劉述先先生,代表維明及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全體,悲慟萬分亦衷心銘感。 敬祈貴所向劉夫人安雲女士及其他家人轉致深切哀悼之情。
「泰山其頹,哲人其萎,音容猶在,風範長存。嗚呼! 述先先生千古!」
追思劉述先教授行誼,公祭訂於6月20日上午八時20分在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