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東西德大事記》半世紀內,德國由四分五裂走到和平統一

2019-11-09 10:10

? 人氣

1989年11月12日,民眾歡欣鼓舞地慶祝柏林圍牆倒塌。(AP)

1989年11月12日,民眾歡欣鼓舞地慶祝柏林圍牆倒塌。(AP)

1945年 戰後波茨坦會議將德國劃成四塊,由美、英、法、蘇分區佔領

1945年,戰場上的德軍頹勢已顯,在4月底帝國元帥希特勒自盡後更是大勢已去,5月8日,在德軍無條件投降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終告結束。在商討戰後事宜的波茨坦會議中,同盟國首領們攤開地圖,決定將德國劃為4塊,分別由美、英、法、蘇4個戰勝國分區佔領。隨後,聯軍「管制委員會」在8月成立,成為當時德國的最高權力機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管制委員會」的決議需經由各國代表一致同意後方可實行,即每個國家都擁有否決權,不過,隨著管制委員會的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各個佔領區實際上成為獨立的政治實體。戰後德國在四分五裂中,邁步走向新的歷史階段。

戰後德國被美蘇英法分區佔領,柏林位於蘇聯佔領區中,不過柏林本身也被分成四塊。(wikipedia/CC BY-SA 2.5 by en:User:52 Pickup)
戰後德國被美蘇英法分區佔領,柏林位於蘇聯佔領區中,不過柏林本身也被分成四塊。(wikipedia/CC BY-SA 2.5 by en:User:52 Pickup)

1949年 冷戰鐵幕下「聯邦政府」與「民主德國」分別成立,東西德各自為政

在戰後的滿目瘡痍中,東西冷戰陣營逐漸形成,英美法三國與蘇聯嫌隙日生。1948年6月20日,西方佔領區境內實施貨幣重整計畫,將西方三國佔領區內原本分別發行的貨幣整合為一,發行西德馬克,但卻排除蘇聯佔領區。三日後,蘇聯佔領區也發行了東德馬克,儼然象徵東西德正式分離。

1949年8月,在英美法佔領軍支持下,西德制憲《基本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於5月23日成立,定都萊茵河畔的波昂(Bonn)。第一任總理艾德諾(Konrad Adenauer)堅持「融入西方」(Westbindung)的外交原則,將西德整合在西方國家的政治體制與安全體系中,在冷戰中向西方靠攏。至於東方的蘇聯佔領區則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為國號,在10月7日建國,實施社會主義。兩德在美蘇冷戰情勢中各效其主、各自為政的局勢,至此成形。

位於柏林的史塔西總部,現為史塔西博物館。(Stasi-Museum@Wikipedia/CC BY-SA 4.0)
位於柏林的史塔西總部,現為史塔西博物館。(Stasi-Museum@Wikipedia/CC BY-SA 4.0)

1950年 秘密警察史塔西(Stasi)成立,監控東德人民生活

為了掃除境內反對共產主義的異議人士,東德在1950年成立了「國家安全部」(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Stasi),德文簡稱的諧音為「史塔西」。史塔西的格言是「黨的劍與盾」(Schild und Schwert der Partei),在隨後的40年,於1946年成立的東德執政黨「德國統一社會黨(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SED)」將史塔希用做壓制異議者的有力工具,以此鞏固黨的統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