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東西德大事記》半世紀內,德國由四分五裂走到和平統一

2019-11-09 10:10

? 人氣

史塔西採用的手段中,最惡名昭彰的是建立秘密檔案,如其標語「我們無處不在」(Wir sind überall)所言,史塔西透過大量線人以及各式監控技術(如偷拍、竊聽等)監視東德國民,甚至有線人為史塔西監視自己至親、伴侶等悲劇。而在監視底下被抓出來的「可疑份子」,則有可能遭到史塔西以「心理騷擾」的方式威嚇,從而使其停止「不當行為」。史塔西會潛入民居將不同的茶葉調換外盒、搬移傢俱位置、日復一日使自行車輪胎洩氣等,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往往正是這些小伎倆導致受害者的心理崩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梅爾克掌控東德國家安全局「史塔西」逾30載。(Bundesarchiv@Wikipedia/CC BY-SA 3.0)
梅爾克掌控東德國家安全局「史塔西」逾30載。(Bundesarchiv@Wikipedia/CC BY-SA 3.0)

1961年 東德政府築起圍牆,冷戰鐵幕的具體象徵

隨著冷戰情勢越發緊張,身為東西陣營直接交會點的柏林,也不可避免地成為衝突的發生地。1961年8月13日,東德政府開始沿西柏林邊境修築一道厚重的圍牆,史稱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儘管東德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看似是要防止西方世界的思想進入東德,真正的目的卻是阻止東德居民逃往西柏林,原來,在此之前有相當多生活在東歐共產政權下的人民(除東德人民外,也包含),取道西柏林進入「自由世界」,逃往其他西歐國家。

起初,柏林圍牆就真的只是一堵牆,不過經過多次翻修,最終成為相當複雜的結構,在兩座牆間有巡邏道路、通電的鐵絲網、備有槍械的瞭望台等,就為了防堵東西方的交流。這一道牆隔開的不僅是柏林這個城市或德國這個國家,更是冷戰結構下整個地球上的東西兩陣營。

1961年 艾希曼大審,德國社會開始反省納粹暴行

二戰結束後的十幾年間,「納粹」其實鮮少被德國社會上或知識圈談論,在戰敗的瓦礫堆中重整家園的德國人,也並不對此感到特別罪惡。直到1961年,戰後逃到阿根廷改頭換面生活的納粹高官艾希曼(Adolf Eichmann)被以色列情報人員找到,並被偷渡回耶路撒冷接受審判,這起事件因其戲劇性受到西德媒體高度關注,其後,針對奧斯威辛集中營(KZ Auschwitz)各級幹部、工作人員的大審也在1963年展開。與此同時,整個大時代的氛圍也正改變,1960年代的歐洲,青年運動風起雲湧,在「質疑權威」的年輕世代推波助瀾下,「反省納粹」逐漸成為此時德國社會輿論的關鍵字。德國人開始追問,為何納粹得以掌權?這樣的歷史悲劇可否歸咎於希特勒一人之惡?或者是日耳曼文化出了什麼問題,才孕育出這樣的暴力?

1969年 布蘭特成西德總理,歷史一跪致歉猶太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