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8964三十年:鄧小平重建「政治恐懼」,習近平實現「高科技極權主義」

2019-05-31 12:00

? 人氣

30年前拍下六四「坦克人」,如今漸為世人遺忘,美國攝影師韋德納說「你不能逼別人認識歷史」,但「天安門事件永遠不會消失」。(美聯社)

30年前拍下六四「坦克人」,如今漸為世人遺忘,美國攝影師韋德納說「你不能逼別人認識歷史」,但「天安門事件永遠不會消失」。(美聯社)

近日中國微信公眾號上流傳一篇《非京籍孩子上學到底有多難?》,深刻描述北京外來人口的孩子要上小學,即使齊備各種文件,仍會遭遇公部門各種刁難,背後凸顯中國普遍存在的戶籍制度問題,引起廣大迴響。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兩天內原載、轉載此文的公眾號連結皆被下架,畫面顯示「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

西方世界的交往政策失靈

另一個新聞是,五月下旬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在山東考察時走進一家水果店,驚訝於蘋果價格飆漲,立即叮囑地方官員採取必要措施控制物價。

這是中共政權的日常,一方面透過維穩制度限制人民各種自由權利,一方面卻又維持民眾必要的生活水準。

但這個不斷微調的平衡究竟可維持中共政權多久?這是六四三十周年,又恰逢中美貿易戰急速升溫,各界高度關注的熱點議題。

二○○三年,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就撰寫〈威權主義的韌性〉(“Authoritarian Resilience")一文,指中國轉型為威權政權是「具有韌性的」。但○九年,黎安友在另一篇文章改口:「中國未來最可能的轉型方式仍將是天安門事件那樣的模式。」不過要成功需其他社會政治條件配合。

多年來西方世界企圖以交往政策(engagement)推進中國民主化,轉瞬成泡影,恐怕就是被中國可能轉向威權主義所迷惑。中國作家莫之許曾整理樂觀者的看法:中國市場化和對外開放,不可避免帶來私有經濟和新興中產壯大,也會促進包括非政府組織(NGO)在內的社會組織興起,最終在新興社會力量推動下,實現中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

但事實證明,中共本質仍是極權主義,除了以黨組織嚴密監控企業,於社會層面攔截上訪民眾、打壓維權律師、NGO,媒體及網路言論尺度則愈收愈緊,還有遏制新疆人思想及行動的再教育營。中共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卻又不斷扼殺經濟紅利可能帶來的社會活力,實現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所說的「悶聲發大財」。

鄧小平血腥鎮壓六四重建恐懼

「六四鎮壓後,中共執政方針從安定團結變成穩定壓倒一切,學會把一切不穩定因素扼殺在苗頭,任何社會基層組織都要放在黨控制之下,推到極致才會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統治。」當年被通緝的八九民運學生領袖王超華出席新書《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六四30週年祭》時,如此剖析六四屠殺就此改變中共的執政軌跡。

另一民運學生領袖王丹也認為,六四鎮壓完全不必這麼血腥,但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有意重建「政治恐懼」(political fear),「八九年六月九日鄧小平接見戒嚴部隊軍官,表示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潛台詞就是『我們過去把政治恐懼這個武器丟掉了』,這才是共產黨本色,至今都不斷製造新暴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家豪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