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環評的困境,無法在環保署的層級解決

2016-06-28 07:10

? 人氣

環保署長李應元邀環團討論環評困境,但環評的困境並不在環保署。 (朱淑娟攝)

環保署長李應元邀環團討論環評困境,但環評的困境並不在環保署。 (朱淑娟攝)

環保署長李應元、副署長詹順貴日前邀民間團體座談,希望為環評審查的困境找出路。這很值得肯定,畢竟環評已成為社會衝突的風暴區,一個應該發揮環境正義的制度,如今卻搞得天怒人怨,且離正義愈來愈遠。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只不過,環評衝突的根源並不在審查技術的枝節,而是行政院,只要長官(總統)要的案子,環保署就會窮盡一切扭曲之能事讓環評過關,環評於是變成漂白程序正義的白手套。所以,解決問題還得回到根源,那就是行政院。

當天環保團體提出很多實務上在環評會遇到的問題,這幾位也是近年來最常出現在環評會的人士,我看著他們把人生多少血汗淚水投注在這個場域,大概想得到的招數都用上了,當招數用盡,只好要求環評委員拿出良心,可惜環評會講的不是良心,而是政治力。這些讓我看了難過,而更難過的是「十戰九敗」,不知道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們不斷為預知失敗而戰?

環評的衝突不在技術的枝節

而即便輸了戰役他們還不放棄,告上法院打撤銷環評之訴,新的戰場有輸有贏,勝率似乎還多一些,但贏了又如何?實務上被改變多少?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就說:「環境訴訟好像沒用,為了讓訴訟成為一把利刀,環評撤銷後的行政處分應規範為無效,避免重蹈中科三期『停工不停產』的悲劇。」

另外,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提到,地方說明會的虛應故事。看守台灣協會理事長劉志堅認為,環評事後監督委員會流於形式。蠻野心足協會律師蔡雅瑩建議,應改變業者與顧問公司的環說書委任關係,避免環說書造假。

還有,藍色東港溪協會理事周克任說:「環評審查都假設環保稽查夠強、廠商都自律,但這些理想都不存在。」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要求,應檢討官派委員存在的正當性。要健康婆婆媽媽團顏淑女強調,空汙係數計算方法應修正。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質疑,政策環評未完成時,不應進行個案審查。

其他意見還包括,彰化醫療界聯盟總幹事黃秋鳳要求,健康風險評估應建立總量機制,如果每個開發案都只看「增量」影響,汙染就會無止盡擴張。台中生態學會顧問張豐年強調,開發前應盤點水、電、汙染等全方位的總量管制。

解決方法一:重大政策在規劃源頭就要做環境評估

這些問題都直指核心,但一如剛剛說過的,環評最根源的問題不是這些「審查技術的枝節」,其實關鍵只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張譽尹說的:「民間開發案還好打一些,但遇到大溫暖大投資的國家開發案,或愛台12建設、行政院核定的重大開發案時,環保署就變成細漢ㄟ,變成不是獨立機構。」

他講「環保署變成不是獨立機構」還太含蓄,白話文就是粘麗玉說的:「環評本來是要監督且預防開發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怎麼變成配合上位政策的工具?」而如果這個邏輯不打破,前面環保團體所提的問題都解決了爭議還是無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