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BRexit)
英國脫歐的投票本來可以不發生的,但是因為保守黨內部鬥爭而產生的。原來以為投票一定會贏(政客不會笨到弄一個會輸的公投),沒想到陰溝裡翻船。關於英國脫歐的文章很多,我就把與本文有關的簡單結論說明如下:
英國加入歐盟使得倫敦成為歐洲的金融中心,和許多跨國公司的總部。因而吸引了許多歐洲人來工作、消費和購屋。表面上是一片繁榮,倫敦的房地產炒翻天。但是英國大多數的人不但沒有分享到好處,反而許多工作被外來的歐洲人搶走。投票因為窮人多,所以才會選脫歐。
投票完的結果是英磅、股市大跌、資金外流。還好英國政府財政狀況還好,體質不好的銀行從2008金融危機後也改善了,金融風險控管制度也上了軌道。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出事。
英國脫歐對英國經濟的打擊是因為許多公司來英國是要做歐洲的生意。現在必須要決定是選英國,還是搬到歐洲去。這個的決定是要看生意、員工(許多在英國工作的歐洲人必須離開)、環境(政府對勞資的態度、處理糾紛等)。
英國脫歐之後,並不表示許多沒有工作或是工資低,貧富不均,醫療,住屋等的問題就會消失,說不定更嚴重。
英國脫歐是有代價的,否則以後歐盟如何繼續。一個國家有好處時加入,沒好處時就退出?英國脫歐的代價肯定不小,殺雞儆猴是一定的。
台灣脫中(Twexit)
蔡英文學了陳水扁的教訓,在政冶上不要和大陸政府正面衝突,但是在經濟上還是要走「脫中」。這樣不需要公投而己。李登輝當年亦是如此,只是那時候台灣的經濟依靠大陸不像今天如此嚴重而己。所以蔡英文政府一上任就提出「南向政策」,炒的是李登輝時代的冷飯。當初二十年前,公、私營公司「配合」李登輝的南向政策的下場如何悲慘?何況台商能夠去東南亞設廠和做生意的公司早就去了,難到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又是要指揮國營企業(用老百姓的錢)去配合「脫中」?
現在蔡英文政府才剛上任,在與大陸的關係己經開始緊張起來時就忙的要「脫中」,不但是搞錯頭,而且是完全沒有學到英國脫歐的教訓。我在〈陸客不來是危機還是轉機〉一文中就指出台灣觀光業的問題。馬英九當選以為和大陸關係好,大陸觀光客來是解決觀光業的問題,而不是從基本改革來著手。今天蔡英文的問題亦是如此。
民進黨不懂得執政,國民黨不懂得在野
上面談到空姐罷工和英國脫歐二件事,這都和蔡英文政府有直接、而且重要的關係。蔡英文在四年前選舉失敗,然後看到馬英九第二任出現許多的民生問題像貧富不均、退休金破產、住屋、工資等等,馬英九不去面對,反而用的解決方法是推動更進一步和大陸靠攏。終於在服貿協定一事引起學生運動,以至一敗塗地,所以今天才造就了蔡英文(阿扁造就了馬英九)。蔡英文有了四年的準備,還找來第一強棒,林全(經濟博士、教授、財政部長),來做行政院長。按照道理說執政後應該先點明今天台灣面臨的民生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次序和時間表。「空姐罷工」和「台灣脫中」不應該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