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禁售燃油車政策,推出不到2年就夭折。機車業者雖認為政府不該硬性訂目標、要油車退場,卻也不諱言電動車的確是未來趨勢,需要開始轉型。政策上,要推動長期轉型大業,究竟該怎麼做比較好?
為了對抗全球暖化,近年歐美各國紛紛喊出禁售燃油車時程,前年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制訂防治空污防案時,也提出2035、2040年禁售燃油機汽車的計畫。儘管政策提出當下,相關公部門「一片茫然」、沒有具體方案,但此舉仍被視為是台灣交通產業跟上世界潮流、邁向電動化的重要宣誓。
然而,隨去年選前大貨車、二行程機車退場疑雲惹出民怨,選後停售油車政策也趨近無聲。對照前年浩浩蕩蕩的宣誓,今年官員終於「被動」證實「不推了」。一項政策近乎未出生、就夭折。
「政府不應該訂一個政策、讓產業馬上消失,」中華民國機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慶寶認為,應靠市場機制決定車種去留。他認為,明明許多人還是喜歡騎油車,或有跑山路、載重物等需求,但政府這麼早喊禁售,可能會讓消費者現在就不敢再買車。
坦言電動車成趨勢 機車公會籲市場機制明朗化
但張慶寶也不否認車輛電動化的趨勢。他坦言,即使沒有2035年政策,預估電動機車仍會享有一定比例市占,公會也鼓勵全台2.8萬家機車行可以考慮轉型、加入電車陣容,不用堅持一定只做油車生意。
他指出,機車行型態眾多,不見得都能參與政府的轉型輔導,公會接下來希望從市場機制明朗化著手,推動料工分離政策,把零件費用及工錢都「攤在陽光下」,喚回消費者信心。
電動車業者:機車投資需長期政策
油車盼靠市場機制引導轉型,另一邊電動機車業者,則認為長期目標還是必須。
Gogoro資深行銷總監陳彥揚表示,Gogoro從規劃到第一台機車交車花了4年時間,顯示機車業投資不可能快速回收,需要長期政策。他認為,政府若要推車輛電動化,應該分短、中、長期不同計畫,讓千萬輛機車市場逐步轉型。
能源轉型非一蹴可及 學者:只祭出棍子難促成「油轉電」
事實上,18年遠大目標、不到2年就取消,也反映了政府高估單一政策工具的力量。
「只祭出棍子的做法太廉價了,」台大國發所副教授張國暉認為,面對能源轉型課題,政府不可能單靠政策工具、促成「油轉電」這麼困難的改變。
張國暉說,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長期政策本來就有隨執政者換人而「翻盤」的風險,但另一邊能源轉型本來都預設至少需要一個世代才能完成,時間不得不花。要破解僵局,關鍵在於與民間業者、甚至主要政策反彈者結盟,找到雙方共同利益。
張國暉舉例,英國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知道石油大廠的技術,與再生能源所需有所重疊,於是透過補貼等方式「鼓勵」業者在既有技術基礎上轉型。而在台灣,也應更加速推動中油與民間油車業者結盟。
「如果連油車廠商都相信2035年會做到(電動化),」張國暉直言,「即使政黨輪替,政策都動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