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兩岸投資緊縮,跟聯發科的龍頭地位說bye bye

2016-07-09 12:31

? 人氣

兩岸投資緊縮,政府已不可能開放IC設計,聯發科的兩岸龍頭地位能維持多久?圖為董事長蔡明介。(蔡耀徵攝)

兩岸投資緊縮,政府已不可能開放IC設計,聯發科的兩岸龍頭地位能維持多久?圖為董事長蔡明介。(蔡耀徵攝)

6月下旬聯發科股東會後,董事長蔡明介特別與媒體「座談」,呼籲開放IC設計;一周後投審會駁回一個中資入股國內企業的案件。見微知著,政府已無可能開放兩岸投資IC設計,台灣大概要準備與聯發科的兩岸龍頭地位「說bye bye」。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IC設計開放與否爭議已吵了快1年,反對者透過媒體、學者、立委撲天蓋地的發聲,聯發科挨打好一陣子,6月初先發聲明痛批綠媒對聯發科「扭曲、打壓、抹黑」,用語相當強烈;6月下旬聯發科股東會前,就先聯絡媒體,透露蔡明介會後將針對「外界關心的產業問題發表意見」,顯然就是有話要講。

蔡明介明確說開放中資是產業共識,同時強調兩件事情,第一、他並沒有要把聯發科賣給紫光。第二、他是支持「允許申請,專業審查」,但這並不等同是開放。當然,最有趣的是他講完就說未來不再對這件事件回應與發言,顯然是不願再陷入這個永遠不會有共識的議題中。

政府沒什麼特別的回應,但1周後經濟部投審會駁回大陸廠商立訊入股美律私募案,算是給聯發科一個「無聲的回應」。美律以生產耳機、麥克風與揚聲器元件為主,資本額只有18.5億,年營收百億元左右。這麼一個規模中型、不具產業敏感性的中資入股案都被駁回,其實幾乎已是告訴聯發科,還有中資紫光要入股的力成、南茂:絕了指望吧。

兩岸企業參股投資之門,即使不是就此完全關閉,但至少已明確表達「只剩一丁點小縫」了。

聯發科等IC設計業者希望政府儘快開放,主要是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國內業者即使現在仍保有技術領先優勢,但優勢也不多了,業界的估計頂多是2-3年;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進口國,業者不可能捨棄此市場。如果不能儘快與中資企業彼此參股合作,未來可能逐漸被中國市場邊緣化。

反對開放IC設計者的主要論點是國安與產業,而此二者又互為表裡。他們認為開放中資投資會讓技術外流─不過此論點最大的盲點是中資即使參股,也不可能就把技術全部偷回去;而且,許多技術不是台灣獨有,中國企業仍可由其它國家取得。再者,許多非屬智財權的技術其實都在工程師身上,如果台灣企業再無能留住人才,許多技術還是會隨著中資挖角而流過去─其實這個現象早已發生,政府也不可能禁止工程師到中資企業任職。

反對者也「責怪」聯發科的中國市場比重過高,並以台積電為例,「訓勉」聯發科要更國際化。

坦白說,這就是對全球與兩岸產業生態毫無了解的蛋頭學者說的白話。台灣在全球晶圓代工的市占率是76%,龍頭台積電一家的市占率就達54.8%,不僅過半,而且遠遠超越第2名格羅方德的9.6%。但台灣IC設計在全球的市占率只有18%,5年來僅增加一個百分點;中國IC設計市占率則是10%,5年來增加一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