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洋港擔任司法院長開始,台灣一直在推動司改,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表示,「人民不滿意,院長就有理由開會,每個院長找來開會對象都不同,但解決的問題都不是最大問題,也就是人民信賴問題,他強調,司法院長賴浩敏上任後,推動觀審制,拉近司法與人民距離,是正確的改革方向,「你不能因為人民對司法的信賴,還沒有提升,就認為改革是失敗。」
謝文定任司法院長 檢察官背景受質疑
蔡英文總統提名行政院公懲會委員長謝文定,出任司法院長,綠營內部對於,謝文定檢察官出身,有很多不同聲音,前立委林濁水臉書寫到「出身檢察官系統的公務員擔任司法院長?民主化後,從來沒有過的,改革派的法學界被投了一個震撼彈」,司法院副院長蘇永欽認為,歷任司法院長從政界出身,到施啟揚、翁岳生的學界背景,到現任院長賴浩敏的律師出身,不同專業領域進入司法院,都可以帶進不一樣的改革,「檢察官擔任司法院長,不是壞事。」
蘇永欽說,早期司法院長黃少谷、林洋港,從政界出身,過去政界的歷練,可以推動比較大改革,事實上,早期推動《法官法》,將司法官從公務人員體系拉出來,大幅提高法官待遇,就是他們任內推動,不過,政界出身的司法院長缺點是政治包袱比較重。
後來,施啟揚、翁岳生等法律人色彩濃厚的學者,陸續擔任司法院長,接任的賴英照也是政界出身,馬總統6年前提名律師身份的賴浩敏出任院長,是很大的突破。
人格特質 更超越身份背景
「具檢察官背景,擔任院長我覺得不是壞事,我認為人格特質更超越身份背景,謝文定過去擔任過高檢署檢察長、公懲會委員長,累積這些經驗,你不能說他不懂司法改革」,蘇永欽認為,從謝文定日前發言,呼應蔡總統主張「司法改革不能是菁英改革」,從這個角度,他相信蔡總統在提名時,應該是深思熟慮的,也相信他未來能成為「總統府的司改的配合者」。
蘇永欽說,歷任司法院長上任後,常召開全國司改大會,端出改革拼盤,這樣的改革會議他也參加過,白天開司改會,晚上不分區代表另外開小會,「這個會議不好開,找不同人,就有不同答案」,這樣的司改會議,第一個問題是虛偽,「基本上就是先炒好菜,找別人端出來」,根本不是審議式民主。
他說,如果上位者心中已有定見,已經知道改革方向,何必繞圈子?尤其是司改會共識對司法院長是否具拘束力,院長是否該為改革結果負責?
白玫瑰運動爭議 法界不覺得判決「恐龍」
蘇永欽表示,幾年前「白玫瑰運動」爭議焦點,即未成年小孩性侵害構成要件,當初這些條文是婦女團體參與下共同訂定的,法律構成要件「有無抵抗可能性」,是多數法官訓練過程,無法迴避的要件,即便多數民眾對判決結果不認同,但法界沒有一個人主張,當初判決結果所做的法律解釋是恐龍的。
事實上,從過去到現在,大部分爭議案子判決結果,不是可以做選擇的,一邊(法官)依法判決,一邊(人民)不能接受,這樣的判決結果,未來在觀審制實施後,會不會變得更嚴重?重罪的判刑率是否因此提高?
蘇永欽說,從司法院過去50場模擬審判實驗發現,民眾在參審前,都是藉由媒體與網路報導,「把自己放在被害人位置看待判決」,認為法官判決結果太偏頗,但參與模擬審判過程,人民聆聽檢察官與被告律師兩邊證詞,實證結果發現,「人民有時比法官,還要無罪推定」,重罪判刑率並沒有因此提高。
蘇永欽說,賴浩敏上任後,針對司法改革做了清楚的表達,就是所謂的四C(乾淨、透明、便民禮民、效能司法),把人民跟司法拉近,「你不能因為人民對司法的信賴,還沒有提升,就認為改革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