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台灣已實質獨立!國際法專家:對抗中國打壓,國內團結比國際支持有效

2019-06-28 09:20

? 人氣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外交專題(風傳媒製圖)

1933年,第7屆泛美會議簽訂的《蒙特維多公約》第1條對主權國家做出定義,之後更成為國際習慣法的一部分,而作為主權國家具備常住人口、明確領土、有效政府及與他國交往的能力,我國符合這4個要素,在國際上卻不到20國給予外交承認,主因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原則」,加上過去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追求「中國」代表權,從「國內」敵人變成國際敵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外交工作者們】甩不掉「一中」框架,台灣外交如何走出去?

中華民國(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究竟是怎樣的關係?曾擔任國民黨國際組主任的黃裕鈞直言,對於ROC與PRC之間關係的看法,上個世代是以國家認同角度看待,年輕世代則是價值取向,「而兩岸分治追求中國代表權,現今是否已有定論?」黃裕鈞也提到,美國都有「一中」政策,「只對台灣是否屬於中國還沒定論」。

黃裕鈞表示,過去兩岸處於共產與非共產之間的對立,之後從國內敵人變成國際敵人,但某方面而言是處於競爭關係,因為兩岸分治後,都曾爭奪「中國」代表權,「只是現今對於中國代表權歸屬是否已有定論?兩岸分治70年之後,到底能否用新的方式化解爭議?」黃裕鈞還說,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關係是個話術,因為說法和做法不會百分百一致,「但歷史無法改變,就把握有的牌打好」。

外交專題:國民黨國際部前主任黃裕鈞(簡恒宇攝)
外交專題:國民黨國際部前主任黃裕鈞(簡恒宇攝)

曾在我國外交部、國內外智庫任職的年輕學者張陳(化名)直言,我國與PRC現狀處於敵對狀態,因為PRC在2005年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該法第8條明文,若喪失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中國可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必要措施,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明確表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PRC也講漢賊不兩立」,對於兩岸情況常被拿來與南北韓情況做比較,張陳強調,南韓與台灣的情形差異極大,不僅歷史背景差異大,發展途徑也不同,「南韓民調支持統一,除了是韓國人民族認同,還有他們有信心統一後,不會被北韓治理......兩岸不單是政治因素,認同和文化因素的影響更大」。「事實上(台灣)就是實質獨立」,國際法專家宋承恩表示,「最大的難題是一中原則」。

宋承恩是英國牛津大學國際法博士候選人,有代表我國進行國際訟訴談判經驗,他明確指出,我國具備《蒙特維多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中的國家4要素,「但自1949年開始,我國變成不被承認的國家」,一中原則是主要障礙,「兩蔣時期也主張我國代表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宋承恩直言,美國與中國簽署的《上海公報》讓一中原則逐漸成形。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