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最近在國政願景發表會上主張,0到6歲幼童由「國家養」。朱立倫立刻為大家打了算盤。他說,郭台銘誇下的這個「海口」,每年至少要多支出1440億元;若加上其他學習與托育費用,可能就會達到2千億以上;再進一步加上包括奶粉、吃飯等生活所需,政府每年需支出預算就會高達數千億元以上。
從「花多少錢」的角度來看這個「國家養」的命題,它是一個數學問題,這是一個審計長、行政院長的功課;而從總統的政見角度來看,它則是一個願景的問題,它正是總統位階的治國大略。昨天舉行的國民黨國政願景電視發表會,郭台銘甚至說,幼童由「國家養」一定做到,錢不夠他先墊,就算「散盡家財」也在所不惜。此言一出,令人驚喜,一句話「有錢真好」不足形容,他願意為台灣的孩子,也是台灣的未來散財,怎不令人動容。
不過,年輕人不願結婚,不想生小孩,並不是只有錢的問題。
為年輕人預備看見希望的道路
鼓勵台灣的年輕人都敢結婚、敢生小孩,這一個看來民生、「家常」的政見,極可能是所有政見最難的一條。其難處在於如何說服未婚者敢結婚生子,因為這不但涉及到有沒有「能力」結婚生子;也涉及有沒有「意願」結婚生子。前者包括解決住房、醫療照顧、撫養補助、教育補助等等,這都是數學問題、財富預算分配的問題,頗適合「行政院長位階」的朱立倫找精算師好好地算一算。但若要問如何使年輕人有「意願」結婚生子,就不只提供這些「少有所養」的福利,更要使年輕人自己能看到未來;更進一步,也看見下一代的希望。誰來給大家有梯築夢看見光明的未來,這才是總統的責任與格局。
論述何謂台灣的未來,理未易明、言人人殊。不如我們來考察台灣的年輕人心底有哪些「重擔」影響他們對未來感到悲觀,進而影響他們結婚生子的意願?台灣未來的領導人,雖然不一定能完全解決這些「重擔」,但對這些問題不但不可迴避,還應該為年輕人預備一條可以一步步看見希望的道路。我很樂見「國家養」這樣的願景被提出來,至於要達到這個目標的錢夠不夠?哪些錢先花?哪些錢後花?哪些孩子國家要花多一些錢去「養」?哪些孩子的父母可以多少負擔一些,讓弱勢的孩子也可以跟同儕一起茁壯長大,我們就委託對數字問題有專業的朱立倫來煩惱。
以下臚列的這些年輕人內心的「重擔」早已是台灣人內心深沉的悲痛,或說不限於年輕人,逐漸老矣的台灣父長,在清創多年留下的傷口時,不但發現仍未癒合;令人傷痛的是同時發現年輕人的心靈傷得更重,而他們卻道聽塗說,從一些鼓如簧之舌的術士手中取來偏方解藥,病情反更積重難返。茲將這些病灶分述如次 :